南山

未知有物,井底草翁
博文

草书用笔在国画中的重要作用。南朝的陆探微作“一笔画”,连绵不断,就是取王献之“一笔书”之意,一笔而成而达到画气韵生动的目的。
第一个明确提出“书画用笔同法”的是唐代的张彦远。他说:“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大画家张僧繇依卫夫人《笔阵图》,大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宋代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的最高峰,学画和读书一样,要找到源头,才会有不尽的活水。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绘画的重要功能,该语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段话讲的是,作画这件事,目的在于人伦教化,要能够推究幽微玄奥的事理,从而与匡时救世的经典具有一样的功效,而且与天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不能凭空捏造或者根据讲述来进行作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08-07 16:53:08)

清初石涛大师有一句话“笔墨当随时代”,现代不少国画大师断章取义,以为创新,流行就是好的,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创新,无论什么行业好像不说创新就代表落后,传统文化行业创什么新,能继承下来就不错了,比如孔子的思想,创个新试试,超越一个试试,谁敢说超越孔子,肯定是不怕人被丢到姥姥家。
国画界现在也流行创新,最近也发现了一个创新的路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0-08-06 16:23:36)

最近微信上看了一篇网络文章:“三观一致必将取代血缘关系,成为新的人际纽带”,这也不是什么新话题。孔子早就说过了,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人与人的关系有次递、深浅。“可与共学”(可以一起学习),是同学关系;”可与适道”(有共同目标,方向一致),是同路人关系;“可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中医药学家,道家,世称小仙翁。因带兵打仗立功屡次被升迁,官至关内侯,他不恋仕途,于罗浮山炼丹修道,研究炼丹术和医学,并常行医于百姓之间。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肘后备急方》为其代表作。葛稚川还是一位大书法家。王蒙的人生经历与葛洪非常相似,做过官,后因社会动乱,朝政衰弱,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秋暑多病暍”这一年秋天该凉不凉,依然酷暑炎热,倪师中暑了,这幅画全是干笔,倪师墨都没有磨,估计天太热,懒得动。倪师身体弱跟他的洁癖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学黄公望天池石壁图(180*65cm) 黄公望七十三岁画的天池石壁图,送给了一个叫“性之”的人,这个人网上查不到,第二年“性之”让柳贯在画上题首诗,柳贯是元代“四大儒”之一,官至翰林待制,学生满天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正是柳贯最得意的门生。柳贯题这首诗的时候也是七十三岁,几个月后就去世了,也算是他的最后遗作吧。通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7-26 14:19:36)

安满堂,笔名安宕,号惠风楼主人,河北石家庄市人,祖籍河北清苑,12岁起随民国湖社画会会员赵果彰先生学书画,后又随孙竹先生学篆刻,原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河北石家庄市工艺美术厂美术师。1944年满堂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前后共生了十个子女,做为长子,从出生那一天起,意味着生活的重担无形中就压在了他的身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赵孟頫从王羲之的法帖中,仿写了“快雪时晴”四个大字,作为礼物赠送给弟子黄公望。
1545年前后,依照“快雪时晴”的意韵绘成了一卷画,配在原书之后转赠莫景行。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代画家都喜欢将“快雪时晴”作为经典绘画的意境进行创作,明初画家徐贲、清初八大山人和髡残、清中期画家方士庶、近现代画家吴湖帆都画过《快雪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