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夏天的巴黎,一见钟情的事
文章来源: 平等性2021-12-30 06:58:30

那一年夏天,我去荷兰开会。天气好得出奇,就索性多逗留了几天,在附近几个国家走马观花了一番。当然不会少了巴黎,于是先去了埃菲尔铁塔,又去了巴黎圣母院,都没觉得太特别。然后一个人溜溜达达,踱步来到了塞纳河边,接着进了卢浮宫,结果被震撼了。

从外面看,卢浮宫的占地并不显得很大,但是走进去才发现,这里面的奇珍异宝,实在是太多了。我一层楼一层楼的,细细地观赏,每一幅画,每一个雕塑,都不想错过。在那里面不歇气的逛了好几个小时,留在心里的,是埃及的木乃伊,中国的书画和瓷器,古希腊的胜利女神,还有提香和拉斐尔的名画。

那一天的游客不算太多,我有时候在一幅作品前面驻足多观赏了几分钟,也没什么人来抗议。我就这样一边走,一边看,完全忘记了时间。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小厅,聚集了很多的人,在那里叽叽喳喳,照相机咔嚓咔嚓的乱响,还算好,没人打闪光灯。我估计这里应该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了。

我拿出了当年在国内挤公共汽车的看家本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了进去,终于看到了那面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微笑。唯一有点意外的,是这幅画的尺寸非常的小。看《蒙娜丽莎》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还没呆上一分钟,就硬生生的被后面的人挤了出去。我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给挤乱的衣裤,一抬头,在侧壁上看到了另一幅画。

这是一幅宗教色彩非常浓郁的画,圣母玛丽亚在画的正中央,她右手扶着孩童模样的圣约翰,左手下面则是圣婴耶稣基督,还有一位天使在耶稣的身后。整幅画呈三角形构图,人物的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其中花草点缀其间,而洞窟皆透露着光明。

我当时被这幅画深深的震撼了。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幅画,它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实在是太独特了,而对人物和背景的细致刻画,笔法的运用,更是大师级的手法。当然,最能吸引我的,是那种宁静,以及圣母那悲世悯人的肃穆神情。还有一点让我心动的,是作品在色彩上的平衡,这整幅画都是冷色调的,而偏偏天使是一袭红袍,仿佛是那希望的光。

同学们大概都知道了,这一幅让我一见钟情的艺术品,是《岩间圣母》。我在它前面站了足足有十分钟,迟迟舍不得离去。其实,《岩间圣母》的名气远远比不上《蒙娜丽莎》,也比不上《最后的晚餐》,甚至比不上《维特鲁威人》。但是,一见钟情是不讲道理,不讲逻辑的,在那一个地方,在那一个瞬间,我偏偏就被它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情形,在我的一生中都不多见,这也让我相信,一见钟情的确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它是心灵的触动,是前世的因缘,是情绪的宣泄。

这是我和艺术品的一次偶遇,而人与人的一见钟情其实也是会发生的。别人的情况我不清楚,我和自己的太太,就算得上是一见钟情了。我们俩相遇的时候,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但是,在见面以后,彼此都感觉很轻松,就好像是前世的好朋友,又有缘在今世重逢。虽然后来也有一些波折和磨合,但是,在那第一眼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心动的感觉,这个妹妹我喜欢!

当然,一见钟情只是个因,接下来的感情该怎么发展,因人而异。有好的结局,也有悲剧收场的,还有更多的归于平淡。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这并不代表一见钟情的那一瞬是一种错误的感觉。人是复杂的,一方面,人的感情和信任是可以慢慢加深和巩固的;但是,也可能会因为生活的磨难,地位的变化,境界的改变而削弱。

我非常欣赏张爱玲在《爱》里面写过的一段话,拿过来为这一篇作结吧。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