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六十年的轨迹
文章来源: Froginwell2020-09-11 09:15:45

总结:六十年的轨迹

 

二零零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我早早的起了床。吃完早饭,拖着两个沉甸甸的箱子赶往机场。箱子里装着在北京所需的用品和少量书籍,大批资料和行李几天前就已发往北京。飞机九点准时起飞。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完全没有睡意。看着外面的云朵一块块从下方飞过,心里不由得浮想联翩。

人一辈子过得真快!你看,生下来懵懵懂懂地过了六、七年,小学和中学各六年,再搞两年文化大革命,农村六年,工厂四年,前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然后大学四年,水生所十四年(包括在德国两年多),深圳十二年。后三十年就又过去了。真的像做梦一样,“弹指一挥间”呀。

细想起我这一辈子,感到还算是过得有价值,至少自己还算满意。人一生过得是否有价值,我觉得不是看你得到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对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我创造的价值,在搞科研方面,在促进水产品出口方面,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还是有的。至少超过了国家给我的报酬,没有白吃人民和国家的。可以说,我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国家。当然,人民也给了我足够多的荣誉和尊重。我很庆幸遇到了好时代,没有跑掉“为世界人民服务”,而是能让我留在国内“为中国人民服务”。国家真的是在变,虽然还不是那么放开,但比起文革前要好多了。这也许是唯一能说文化大革命是“坏事变好事”的地方吧?

有人说,这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并不这么认为。必须承认,像我一样努力,一样有水平的人有很多,但并不是个个都能像我这样幸运。我在这几十年里,遇到了不少对我很好的领导,也遇到了很多关心我的同事和朋友。我应当算是这代人中的幸运儿。

回想这一辈子,从小到大,我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小时候喜欢画画,想当画家。后来喜欢天文,常做梦到月亮上去。再后来喜欢写诗和算术。初中开始是喜欢俄语,后来变成了喜欢化学,想当个化学家。高中时喜欢物理,特别是无线电。再后来,一直对自动控制有非常强烈的兴趣……。但我的工作,却跟我的爱好大相径庭。第一份工作是下农村修补地球。然后是当工人,这还算是和我的兴趣擦边而过。然后学习的是病毒,研究的是水生动物。然后……,就是搞检疫。

我有时问自己:什么叫理想?理想就是爱好吗?好像有时候是一样的。我觉得理想就是做自己想做或者喜欢做的事情,但前提应当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我小时候应当说没有理想,只有幻想或是空想。不过在有了工作以后,我对自己的工作也同样感兴趣。在工厂当工人和技术员时,我对技术革新感兴趣。在水生所鱼病室,我对鱼类病毒病也有强烈的兴趣。而在深圳的检疫系统里,我对进出口的水生动物检疫同样也感兴趣。我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享受,努力把它们做到最好。这,算是理想,还是叫随遇而安?不过这种思维方式,或者说这种情绪,使得我这一生总是过得乐呵呵的。

飞机开始下降,钻进了云层。突然,我又想起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那段话:“保尔双手捧着头,沉浸在阴郁的思索中。他的整个生涯,由孩提时代到最近几天,像电影一样在他面前闪过。这二十四年的生活,究竟过得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想着,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逐年加以审判。结果他自己非常满意地承认,他的生活过得还不算怎么坏。他犯过不少的错误,由于愚蠢,由于年轻,然而大半还是由于无知而犯的错误。最主要的是在斗争火热的时期中,他并没有睡觉,在争夺政权的残酷斗争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那革命的红旗上,也还有他的几滴鲜血……。”

这种审视有点过于残酷。我也回头看了看。这六十年的轨迹弯弯曲曲,不过始终在前行,没有停止,也没有后退。和别人比,我比很多同龄人幸运,应当感到满足。看看自己取得的成绩,虽然有可能做得更好,但尽力了,好像没有留下太多遗憾。这就足够了!

一阵轻轻地震动,飞机平稳地降落到首都国际机场。我从沉思中醒过来。人不能一直在想象中过日子,该再一次清零了。前面是一个新的战场。我站起来,拎起手提电脑,朝舱门走去。

 

一个老人,蹒跚地在人生的路上前行,身后留下一条弯弯曲曲的人生轨迹。这里有挫折,有失败。这失败有的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部环境,也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但这轨迹始终在向前,向前。从来没有停止,没有后悔,更没有后退。这,还不令人感到满意吗?于是,他对自己做了如下的评价:

“这个人,有许多缺点,也犯过一些错误,打过几次败仗,但从未当过逃兵!”


 

(第九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