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与父母的期望
文章来源: 谦谦美君子2021-09-09 08:47:15

孩子的人生与父母的期望

 

我们家的老二去年大学毕业,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年的TFA (Teacher For America)Program,现在一所低收入学区的初中当数学老师。还有不到一年,他的“支教”工作就要结束了。老婆希望他抓紧时间申请大的IT公司的工作,或是继续读书,拿个master。他表面答应,但实际上却没有在这些方面做太多的的努力,这让我们多少有些失望。

我们后来发现,他似乎喜欢上了教书的这个职业,这正是老婆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她觉得好不容易混了个(常青)藤校毕业,却去当个中学老师,“大才小用”。她不希望看到儿子挣不了多少钱,平庸地过一辈子。而儿子则最不满意老婆对教师职业的“歧视”,他同情贫困家庭的孩子,觉得那些孩子成绩不好不是他们的错,是他们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是社会不公造成的。在他们TFA老师的辛勤工作下,一些学生愿意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这让他感到欣慰。我们追问,难道你愿意为了“理想” 和“政治正确”而奉献一辈子吗?他不置可否。

有人说,美国的精英教育出了问题,但这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很显然,儿子现在正处在人生的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学会了在双方沟通时,不要轻易打断对话,主观武断地下结论,将儿子诱导到自己期望的方向。正确的沟通方应该是父母坦承自己的期望的同时,也要好好倾听子女的想法。这样,儿子也愿意与我们交流。我们的期望首先应该考虑孩子的具体条件及其本身愿望。当孩子不能实现我们的期望,而我们又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时,孩子可能会因此而自惭形秽,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或从根本上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也意识到,有意无意地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现在的成就或者自己成长中的经历以及奋斗精神是可以的,但千万适可而止。无论作为父母的动机如何,是炫耀还是激励,其结果是孩子会难以建立自信心,会误以为“反正怎么做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赏识,怎么努力也不能超越父母的成就”。于是,你就会看到社会上很多所谓的“二代”,干脆“躺平”,把兴趣转移到吃喝玩乐上去,承认自己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和父母成就的获益者。

父母必须明白,无论我们做出什么的牺牲,孩子的人生都不属于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力。父母唯一要做的是学会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尊重他们的努力,竭尽全力为他们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并且做好心里准备 - 接受我的儿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只要他happy就好。

或许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对子女抱有任何期望,因为他们的梦想其实跟我们并无关联,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他们的嘛。如果还抱有的期望,那么它应该是:支持孩子具备足够的能力与满腔的热情去追寻他们自己的梦想人生。

 

二零二一年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