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死亡
文章来源: 千年守望2017-11-17 13:29:01

谢谢几个朋友敞开心扉和我讨论死亡!

 

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不可避免。生和死,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少。老和病,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

 

先天我们很少能左右,但后天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还是能够做很多事情的。先天的问题,可以用后天来弥补。那么,如果你已经到了中年,或者老年。你的“先天”就是你已经走过的路,那一部分,你也很难改变了,但是,你还是有“后天”的,就是剩下来的时光。你依然可以做很多,去修理你已经走过的部分。

 

有的朋友认为,人难免一死,我们坦然处之就好了,干嘛那么费劲,那么努力养生,到了90,100,甚至100以上,遭人讨厌白眼,还占用社会地球的有限资源。说的很好,可是,这在现实中,非常的不可行。我还没有见过什么人,这么坦然面对死亡的。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各种作死,嘴里说着,嗨,什么样不是一辈子啊,好好享受吧。可是,这样的人,到了中年就变了,各种病,他的豪言壮语他老早忘了,跑医院比谁都积极,吃药成习惯,医生不给药,自己还逼着医生给。怕死极了。

 

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中年,甚至到了60-70岁,身体都很好。他们有时候吸烟,喝酒,也有大鱼大肉。家人劝说,老了,稍微收一收。但老人家很得意的说,你看我,几乎从来不生病啊,再说,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了,能再活几年就再活几年,无所谓的。听着很看透生死吧?很放得下,想得开吧?但是,有一天,哪个人病了,比如心血管疾病,或者脑梗。你就可以看见,他完全变了一个人,怕死怕到直抖索,唯恐医生不给他好好治,家里人不给他花钱,到处找专家名医。

 

总的来说,嘴上说不怕死的,很少真的不怕死,往往比那些怕死的更怕死。

 

为什么人会这样呢?比如有的人说自己很大方,可是你发现,其实他最小气,他说自己大方是潜意识里要遮盖他的小气。有的人说自己是为别人好,特别替别人考虑,这种人,你也要小心。

 

怕不怕死,就更是如此了。这比哪个赌注都大,这不是100万美元,不是送给别人几个苹果,不是一些虚头巴脑的名声,不是一个小科长小局长。这是命,没了命,什么都没了。为什么那么多皇帝,追求长生不老?

 

几乎在所有的宗教里边,死亡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话题。比如藏传佛教,轮回是一个核心。轮回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死亡。整本《西藏生死书》,其实讲的几乎都是如何面对死亡。这本书风靡全世界,为什么?因为死亡是一个全世界人面对的重大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难的课题。这绝对不是你想象自己可以安静死去,你就能做到的。轮回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你即使死了,你还会投胎重生。既然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你心里会不会好受一点,你会不会更坦然。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你这一辈子要行善积德。总体来说,这个想法不错,也确实在现实世界里边,起了很大的作用。即使是西方的医院里,很多地方临终的处理,都借鉴了《西藏生死书》的思想。

在天主教基督教里边,死亡同样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耶稣复活是信徒们信心的基石,如果哪天有人证明,耶稣自己也没有复活,那么,整个基督教界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慌,甚至,这个宗教还会不会存在,都让人怀疑。

 

大家听着,好像宗教都在迷惑人,麻醉人,安慰人。其实不是,宗教的存在很有用,比如大部分人死的时候,如果是佛教徒,或者基督徒,会相对比较平静,比较不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内心有寄托,还有希望,还有聊以慰籍的东西。而相比之下,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可能很痛苦,因为他们想牢牢抓住生命,他们不想死,他们认为自己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这些人非常怕死,而且面临死亡极度恐慌。

 

那么,有些人就推理说,是不是我看淡一些,放下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我就不会那么难受了。你说的没错,但是,你很难很难做到。正因为很难很难做到,几乎不可能做到,宗教的死亡观才有了市场,因为它的观点更可行。至于有没有轮回,有没有复活,我们无需较真,这是一个永远讨论不出一个所以然的话题。但是,宗教的死亡观在现实中很有用,而且是正面的。所以宗教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再比如,有的人有各种恐惧,担忧,心不安宁,但是,当他皈依宗教以后,他就平静了。因为他觉得佛祖或上帝会保佑他,会帮助他,会给他带来福音。这样很好啊,在现实中,如果你真的无法从恐惧不安中逃离出来,有个信仰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有时候是唯一的出路。

 

现在说说我自己的态度。首先,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佛教徒。佛教我感到很亲切,因为从小在其中熏陶,而且我修炼的很多法门来自佛教。我也在禅院修过禅。所以,佛教于我恩重如山。基督教我也不反感,因为整个西方文明,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基础上的,其中也确实有很多光辉灿烂的东西。

 

我之所以没有皈依任何一个宗教,可能受到中国的庄子的极大影响。从小也很喜欢自由的创造者,

一本最爱的书是The Creators: A History of Heroes of the Imagination by Daniel J. Boorstin。Daniel J. Boorstin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第12任馆长,也是普利策奖得主,这本书记录了西方3000年的创造史。还有对我影响很大的是Jiddu Krishnamurti, 他本是一个教派的教主,可是亲手解散了哪个教派,追求所谓的真正的自由。读他的文章,你会感觉到到处洋溢充斥着自由。Krishnamurti和庄子极其的像,读庄子,你会忘掉所有的烦恼,冲破所有的藩篱,回归自然,回归自由和自在。

 

不知道为何,有几个网友,很奇怪的揪着我不放,把我和什么邪教联系在一起。这有点搞笑。不过我倒是无所谓,说明他们还挺关心我,也挺关心其他网友的,怕其他网友被带坏了。这样的人,往往也都是好人,只是看不到文章背后的真正的意思。其实这也很正常,当我们急切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脑子不那么清楚,太想做好那件事了。

 

我写过爬山的文章,爬Mt.Whitney 是为了理解能量是什么,爬Mt. Shasta是为了理解生死是什么。其实呢,虽然我知道很危险,也有故意找死的嫌疑。但是,我对我身体的能力是极其自信的,如果不是迷路,我可以轻松在早上10点左右就登顶。虽然我第一次用冰爪,冰镐,没有冰雪经验,但是,我能够从实践中很快学会。而我对身体的把握能力,可以让我不会轻易失去平衡,轻易摔倒,也能处理高山反应,包括在极度疲劳或困倦的情况下如何恢复体力保持清醒。我有这些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弥补我的那些第一次带来的不足。但是,我还是输给了人性的弱点。我为了走捷径,导致错误上了一条极其艰难的路,在开始,我发现错了,但是没有及时改正。再后来,就没有退路了,只好硬着头皮往上。在悬崖上爬13个小时后,我是傍晚时分到的Misery Hill下,那时候,很漂亮,金色的夕阳照耀在洁白的雪山上,我很开心的玩了一会。但是,这时候,我应该往回,而不是坚持登顶。是因为我的执着,是因为我的功利心,好胜心,让我做出了黑夜登顶的决定。但是,我彻底错了,黑夜的大雪山,你根本不知道方向在哪儿。所以,在登完顶以后,我很快就迷路了。所以有了后来的故事。

 

那么这一次,本来挺有把握的爬山,就真的成了我直面死亡的一次经历,其中有很多次那样的贴近死亡。只是我命大,也很幸运,当然还有那些长期训练出来的各种生存能力。那么,我真的能够看透生死吗?不见得,只是,这次经历,给了我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死亡。

 

在佛教的修行里边,修死亡观是一个很重的课,很难。但是,那些坐化圆寂的高僧,基本上都可以算修好了死亡观。这不简单是心里想着不怕死就能真正做到不怕死的。就像静坐的时候,你想脑子清静,可是就是浮想联翩,你想,但你做不到。死亡也一样,你想看淡想平静,但是你做不到。你需要长期的刻苦训练。

 

庄子有一个故事,他妻子死了以后,他没有哭丧,相反,他鼓盆而歌。朋友很不理解。庄子解释,死亡是自然的事情,何须悲伤。

 

我妈妈得重病,是在我爬Mt. Shasta之后。听到我妈妈重病,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立即放下这边的事,全家飞回去。包括后来的24小时用按摩帮妈妈止痛。有同学质疑我,比如,我在垂危的妈妈那儿,嬉笑颜开,是不是很怪异,很荒唐。也许是,这是大家对死亡的正常态度。但我不这么想,我没有流一滴眼泪,我也不痛苦。相反,我不害怕,也不担忧。我觉得我妈妈会安全度过的,包括按摩的时候,我始终坚信,我可以做到,因为我的直觉告诉我,我妈妈的生命力还在,只要生命力还在,就有很大的把握。

 

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人无情,铁石心肠。其实不是,我很敏感,也很脆弱。但是,在那个当下,最有用的,不是流眼泪,不是哭泣,能干什么呢?扰乱军心吗?让大家更绝望吗?表现自己孝顺吗?是哭泣自己要失去最重要的人吗?这些有用吗?没用,统统没用,而且起相反作用。但是,你能控制你的眼泪吗?你能保持平静的心吗?你能静心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去按摩吗?因为最好的按摩,必须有清静的心,如果你心动了,你的气就散了,你也就不能敏感的把握病人的身体和能量了。

 

为了做到这一些,我选择了心死。

 

我的“狠心”在很多时候,会被别人误解。但是,这没有关系,我问心无愧,我内心安宁。我会用我的行动,我的努力,我的文字,来证明这一切。

 

因为,在死亡面前,你赤裸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