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万“变”有“因”
文章来源: 幸福生2023-10-26 11:38:46

万“变”有“因”

文/幸福生

前几天,豆青网友看到金黄的秋色,问同事,“有些树为什么先变色?”,同事答道:“一定有原因!...”。是的,万变有因。

“变”,是上下结构,上边是“鸾”字的省略,表示做宠物的小鸟,下面的“又”最初是“攴”,是驯化鸟的工具,用来打击、惩罚,使之更改习性。这就是“变”的本义。

后来,下面的“攴”演化成了“又”,其实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又”,古字形像人的右手,是“右”字的初文。不过在古文字中,用作偏旁的“又”,一般指广义的手。并不是专指右手。另外在卜辞中,“又”除了表示左右的“右”之外,也表示有无的“有”。 到后来,“又”才假借来表示“重复”和“再”等义,即“又”字我们今天常用的含义。

下面的“又”,让变化背后的主使,清晰地浮出水面。小鸟啊,不再要责怪那根棍子了,往下看,有一只操纵棍子的手!

“因”,我们在谈“姻”字时提过,再重复一遍吧。“因”,始见于甲骨文,是一个人平躺在草席上的画面,外面的大“口”是草席的外围轮廓,中间的“大”其实是一个躺平的人。躺平于席是有依靠的,也有原因的。

躺平可不简单,要有支撑躺平的草席。要么有老本,要么有老啃,至少也要有福利能享受。一定是有原因的。

与其说“变”和“因”是两个字,不如说是两则寓言。历经数千年,依然鲜活。见变不惊,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判断,寻求深层的原因,这是造字古人留下的无价的财富。

“一定有原因!...”,真是千真万确!

一切都在变化,变化不是无缘无故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变化,看不到操纵变化的手。而这一切的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一张手后面可能还有手,甚至有很多只张。认识清楚需要智慧,接受变化,顺应变化也是大学问。

比如说,战争与仇恨,富有与贫穷,兴盛与衰退,一定有原因!

其实,变与一成不变,都一定有原因,被一只只无形的手操纵。

万事有源,万变有因,知机识变,因变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