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话回国
文章来源: Backcountry2017-02-06 07:35:18

春节回故乡探望我父母,坐井观天来谈谈我在那里的见闻和体会。

 

最大的改观是开车习惯。让我惊讶地是,政府能在短短几年,神奇地让大众各各遵守交通规则。以前的杂乱无章变成了井然有序,虽然大家开车还是很抢,但我开车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心惊胆战,更没有再次发生弃车逃跑的一幕。这要归功于现在处处装有的摄像头,频繁在车前划过的闪光灯,时时刻刻地在告诫驾驶员您被密切关注着。据说安装摄像头的另一个附带好处是现在的偷窃抢劫很少,而且警察往往能快速破案。

 

百姓经济实力的普遍提高。春节游成为百姓消费的一个部分。几乎我接触的家家都有外游,远的欧洲东南亚云南海南,近的也是周边各省,农家乐成为时尚。很多家庭现在都装有地暖,江南的冬天已没有了过去的阴冷潮湿感。

 

无锡清明桥整个被拆迁重建,点缀着从黄土高坡嫁接来的大红灯笼,散发出江南水乡委婉的商业味,可惜再没了小时候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和沉静。

 

马路上到处五星红旗飘扬,特别象美国的Fourth of July, 爱国主义情结油然而生。而春晚是全民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盛况。就象成龙演唱的“国家”,明显是为了讨好中共政府。歌曲宣扬有国才有家的集权思想与倡导民权的有人才有家,家荣国才强的西方普世理念背道而驰。

 

消费场所包厢盛行,有消费过度之嫌。饭店,卡拉OK, 电影甚至洗浴都有包厢。被带去吃饭的两家酒店用金碧辉煌来描述不为过。大厅和包厢的装潢,重彩涂金,感觉用力过猛,有抄袭Las Vegas 五星级赌场的嫌疑。特别惊叹国内能把洗浴变成一种休闲文化,而且可以按照单子点人和服务,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明显我这个乡巴佬跟不上时代,消费不了那种暧昧的氛围。

 

文化我认为是一落千丈,这个从电视电影和流行歌曲可见一斑。电视里到处是赚人眼泪过度宣扬爱情亲情的节目。除了几个关于时事政治的访谈节目,基本上没有任何深度和积极意义。电影电视歌曲,对白都是那种市井通俗文化,以及信手拈来的广告商业用语。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歌曲还能恰到好处地体现中国语言文化精髓的话,那么今天的作品,早已失去了那种底蕴。就如徐克导演周星弛制片的贺岁片“西游”,除了看看特技效果,情节支离破碎,对白苍白无力。那些哗众取宠极尽丑化的屏幕百姓形象,不知是因为想象力过于丰富还是过于贫乏所致。

 

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我相信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