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个马拉松 (Week 45-50) , 风险管控与瓶颈效应
文章来源: polebear2021-06-15 19:35:40

完今年的首个半马已经六周,目标是准备秋天跑一个全马。中间很忙还出了一些状况,一周一个马拉松系列停写了这么久,是一个大的break. 跑步并没有停,只是没有再事无巨细的记录中间的感想与感受。

甘肃超马出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是体育后进生,七八年前开始有一搭没一达的跑。去年疫情以来,觉得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载体,释放自己无可安放的情绪。给自己一个鸡血口号一周一个马拉松,原始计划是让娃一起跑,到九月份开学,差不多一共十个星期,那时候天真的以为,到九月份疫情就应该被控制住了。

回到跑步风险管控问题。从去年坚持有规律的跑,初始为了避开人群,常去自然公园里跑步,因为里面开阔人不多,碰到人也容易远远避让。冬天视野开阔还好,夏天里面蚊子很多,进去就是提供免费粮食,所以尽量避免夏天进去。那么周末二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就得开辟新的路线。野外跑步,我基本上是独行侠。难以避免有些路段需要在公路边上或者交通繁忙的街上跑。

户外跑步风险来源有两大类:第一类来自风险自然界的,包括极端天气高温湿热与低温极寒还有路况,还包括遭遇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第二类来自人类,包括交通事故比如需要跟车分享路面,还有在偏僻地段碰到不怀好意的人怎么办?这些风险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室外跑步,我冬天的cut off 气温是零下二十度,所以可以想象当得知一群跑步佼佼者,比我厉害得多的大神们在最低气温六摄氏度(也许零度)左右跑步被活活冻死,会有多愤怒。敬畏自然,listen nature, respect nature,follow nature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知道的基本技能。我零下二十度在户外跑过的最长时间是三个小时,除了带的水被冻住有冰渣之外,人体没有特别的不适。当然,我穿了适合这种温度条件下跑步的装备。最近这段时间的训练,觉得热天跑长距离比冬天难多了,太热,需水量大,关键是跑不动。所以这六个星期每个周末的长距离计划远远落后于我心里的计划。平心而论,进步还是有的,那就是每个周末(周六或者周日一早)的二十公里左右的长距离跑下来,腿不再酸痛,第二天还可以跑一个寻常七公里没有问题。这个瓶颈制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打破,也许只有等到天凉一些,或者早上一大早起来,趁着天还没热起来就出去跑超过半马的距离,并一周一周的加强。

另外一个自然界的未知和危险来自动物,几周前的一个周末,跑了一个新的路径,到最后累了,决定穿过一片我冬天越野滑雪走过的小径。那条小径冬天白雪覆盖不觉得它很荒僻,现在这个时节,长满了高高的野草,几乎没有人迹。第一次觉得,如果我不小心闯进郊狼养幼崽的地盘,它们会不会很凶猛?

无独有偶,同一天下午,跑完这个长距离的午后,看新闻居然说有熊出没,而且有人在我跑过的区域看见过,当然熊最后在一家人的后院儿被抓住了。

我的小心脏立马凌乱了,看来第六感还是很灵的。跟朋友聊起,结果她说她女儿朋友家的后院游泳池里来了两只moose。要知道,她们那个地段,不是荒郊野外,隔着水,离真正的大自然有一条宽广的大河的距离。她们一致判断这些大型动物进城来是游泳偷渡过来了。宵禁时间那么长,人类的活动减少了,动物们就超级活跃起来了。

另外一个最近在我夏天常跑的一条安静的穿过一个自然公园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在路的弯道处,被对面来车撞了,人没了。看到了新闻里的照片,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发生的?心里很难受,上次跑过这个路段的时候,看见事发地点还有黄色的禁戒标带,加上人们放在那里的花束。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条路,现在看来也是危机暗伏。因为这条路上没有红绿灯,有时候有人在这条路上飙车。自行车道除了黄线和地面上画的自行车道标示,没有任何的物理障碍。这条路,大概会被我抛弃作为夏天跑步的首选路径。

荒僻地界人少的地方尽量避免。周一至周五的晨跑,俺老老实实的在家门口的田径场上跑吧,尽管跑圈儿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情,好歹是标准的红土田径场。周末的长距离,跑村儿里的自行车道和河边的公园儿,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不出大错。

瓶颈问题,看来可以慢慢的打破,因为我想跑的秋天的马拉松比赛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