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决定态度 - 香港你该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 andrew_liu2019-08-25 15:51:25

香港的问题,同东北振兴问题很相似。都是一个地区因由历史的机遇,成为经济中心,再到失去经济地位的过程。不是说,东北地区在经济衰落的时期就没有过动乱。实际上,90年代初,东北百万工人下岗时期,由于社会福利没有跟上,整个东北的情况比起现在的香港更加残酷,更加凄凉。只是由于当时的下岗工人文化低,没有网络,没有拍照手机,没有英美在背后推波助澜,随着整个国家经济改善,当年的境遇已经被埋没在历史中。同时,经过这么多年,受厄运的人如今已经垂垂老矣,不复当年之勇。当然对于国家来说,在经济困境下,抛弃了落后的国营企业这个大包袱,才能有精力发展经济。

如今,香港面对着相似的情况。对比80-90年代,在大陆彻底向世界开放之后,香港已不复当年的经济地位与文化地位。香港的富豪转战大陆投资;香港的明星转战大陆拍戏;香港的精英经理人,直接给大陆打工:香港已经由进出口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日益边缘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居住条件越来越差;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于是,香港不再是新闻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香港的现状。如今,香港在持续的暴力冲突之后,很多人都在如此追问:香港怎么了?怎么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北京为何还不出手?难道是因为修例风波?当然,也有很多人都在问:香港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地步的?接下来,香港要怎么办?中央要怎么办?

香港的问题由1998年酝酿至今爆发,这里面有中央的问题,但主要的是香港本身的问题。这要由政治经济两个交织的领域说起:首先是政治领域。“港人治港”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依赖的基本国策,中央并且提出保持这个政策50年不动摇。这个政策虽然好,但还要看香港的文化精英们是不是真正理解的历史的发展轨迹,是什么样的人来理解与实行。可惜,现在看起来,这个弹丸之地培养出来的文化精英们的自私与狭隘表露无疑。

“一国两制”虽然说是要保持50年,但这50年间,我们要完成香港从“两制”到“一国”的完整转变。1997年回归的时候由于保持了太多的现状不变,以至于大部分的香港人仿佛香港没回归似的。由于“港人治港”,大部分的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回归这一基本政治事实的影响。

而大陆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上由依赖香港的资金与技术,为香港对内地经济的作用越来越低。内地由以香港为窗口来引进外资到如今输出资本与高科技产品。而香港在这20-30年间处在相对停滞不前的程度。尤其是最近几年,香港经济下行,社会问题逐渐矛盾,住房问题越来越尖锐,年轻人的就业率屡见新低,整个社会的“戾气”越来越重。

大陆经济一日千里的发展,香港逐渐失去经济上文化上的龙头地位实属必然。但这并不代表着香港就应该走到如今的境地。主要的原因在于香港的精英们对自己未来的解读与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代表着中共中央对香港归化/融入大陆经济文化圈的最新的设想与政策。就是建立一个环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建立一个包括广州、深圳等7个大型城市地区,以及香港与澳门行政区,人口7000万以上的大型城市群与经济体。这本是香港的历史性机遇。表明中央政府在积极寻找机会,将香港由不断边缘化的路上拉回到紧跟全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来。

可是在香港的一部分文化精英的鼓动下,占中运动希望通过普选追求香港的完全自治;对一地两检的异议,断然拒绝内地高铁对经济网的整合;反修例上,使用所谓普世价值的因素来打动港人,实际的效果是为了在政治上凹现“两制”,迟缓“一国”的融合过程。这一切,反应的是香港精英们对旧香港的那种脱离大陆经济一体化,依靠东南亚,日本,英美经济体制的追求,忘记了在祖国统一,民族大义,一国两制的政治下,香港经济最终要融合成为中国经济整体的一部分。香港要学会如何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板块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并且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取得更大利益。香港已经回归,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大陆政府对香港的政策与态度,整个台湾都在看,这正是香港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最大机遇之一,可惜,香港的精英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香港的青年人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在毁掉什么。

香港的经济发展机遇从哪儿来?只能从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当中来,而绝无可能从川普,从“关税壁垒”的英美来。

可以说,这次香港乱局,反应了历届“港人制港”香港特区政府缺乏历史眼光,大局眼光,国家眼光和魄力;香港社会文化精英的狭隘自私,缺乏战略思维,而丧失了机会窗口。这样看来,如果中央真的给予香港一人一票的普选特首的话,香港局限于本地化的倾向就会更加严重,就会更加脱钩于国家发展,将来就会被国家彻底边缘化。所以说,一人一票选特首,不能给香港一个光明的未来。

对于占中运动,北京对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要求是“不妥协,不流血”。由于这次的示威者明显升级了暴力,北京的要求是“不妥协,不死人”。直属中央的武警与警察部队已经在深圳枕戈待旦,中央的政治逻辑很简单:就是让香港特区政府用一切“一国两制”下可实施的行政能力去应对局面。如果香港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证明香港没有“两制”的能力。没有“两制”能力的地方就不配有“两制”。这很可能是香港特区政府的最后一次自我证明的机会,是不是能够承担制止暴乱,引领香港走出困境。国家政府,全国人民和全世界都在看,如果失败了,最终国家一定会负起自己的责任。

作者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