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航台湾(3) –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永远的邓丽君
文章来源: 玲玲who2018-07-03 13:06:26

直航台湾(3) –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永远的邓丽君

来台之前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拜谒邓丽君墓。由于那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加之行程又紧,老公就建议不去了。不去就不去吧,但我心里总有些不甘。喜欢邓丽君,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听她的歌,也不仅仅是她的歌声曾伴随了我的青春时光,而是邓丽君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作出了独具一格的贡献。在那灰色的年月,她的歌声如同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活,温暖而明亮。我因此感念她,敬重她。 

邓丽君的歌曲是上世纪70年代末渐渐在大陆流传开的。好像当时官方还开了会,定义邓丽君歌曲为“靡靡之音”,甚至“黄色歌曲”,还有“毒草”之嫌。歌曲居然成了“毒草”,被官方禁止。如此兴师动众,只为这几曲“靡靡之音”。多么虚伪、无能、荒诞。那是一个不敢面对人性、甚至扭曲人性的时代。 

记得80年代初,用难得的外汇券到对外商店买来TDK牌磁带,然后翻录邓小姐的歌曲。我当时说不清为什么喜欢,只觉得邓小姐的歌声既危险又迷人,好像把人心里的甜酸苦辣都搅和出来了,可又没有能力形容到底是什么味道。心里滋生出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愫,却又有种莫名的慌乱,类似青春无处安放的慌乱。 

我们的成长中缺失了太多的人文教养,我们惧怕人性的本真,失去了直面人性中美丽真情的能力。靡靡之音之所以可怕,因为它触动了人心里那没有阶级属性的本能,对温暖柔情的渴望,对灵魂自由的崇尚,对冰冷意识形态的反感,对思想禁锢下单调无趣生活的厌烦。邓丽君的歌声如和风细雨,吹开了无数大陆年轻人的心扉,冲垮了强大政治机器修筑的貌似强大实而虚伪的思想防线,形成了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的历史奇观。人们突然发现,歌是可以这样唱的,感情可以如此表达,心思可以如此放飞,女人可以这样柔美,声音可以这样温存,人与人之间可以如此单纯地面对。邓丽君的歌声是大陆年轻人思想开放的重要启蒙课,强大的国家政治机器完败在这样一位娇美、俏皮又丰韵高雅的歌手面前。这就是人性的力量。 

当然,我们后来还是改变了行程,专程来到了位于新北市金宝山的“筠园”。刚刚走近园区,何日君再来的歌声就随风飘了过来,我的心一下子就被击中了。金宝山面朝大海,又时值春暖花开,实在是邓小姐完美的安息之地。墓园深处,只看到大堆的鲜花,没有看到想象中那黑色大理石的墓碑。走上前来,只看到花丛上面露出来的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神头像。再细看,方才明白,前两日恰是邓小姐去世23周年的祭日。整个墓碑被世界各地的歌迷敬献的鲜花完全覆盖了。花束留言卡上满满都是歌迷们几十年不断的爱戴和思念:千言万语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华人之光我衷心的谢谢你月亮代表我的心永远怀念何日君再来……

deng1

(筠园)
 

deng2

(筠园)

  deng3

(面朝大海)

我们坐在墓园边上的凉亭里,邓小姐那柔美隽永的歌声在身边流淌。我有些感伤,同时又特别享受。一个歌手,得到如此广泛而深切的热爱,几十年过去了,大家初心不改。我心里感觉还是一如初闻。她的歌声是我成长中特别的陪伴,是上天给那个时代的特别礼物。我们不远万里,来到地球另一侧的这个小小墓园,而且还没能看到墓碑的全貌,但看到天下那么多歌迷和我一样,没有忘却邓丽君,心里依然珍藏着她柔美动人的天籁之音,向往着人性中真诚与美好的光辉,我感觉没有遗憾了。我用我的到来,表达了对这位歌者深深的敬意。 

下次再来,不赶时间,就坐在这凉亭下,面朝大海,静静地享受邓小姐的歌声,看春夏秋冬。 

冥冥中,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double candle

(金山双烛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