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冷血”?
文章来源: 爱百合2020-06-11 11:57:35

 

最近,美国社会风云突起,动荡不安。一位耶鲁华裔学子指责父母“偷窃”非裔的政治成果公开信,掀起了许多华人家庭内部的政治论战。

社交论坛上有的华人父母被孩子的“反叛偏激”的政治言论气得痛心疾首,痛惜遗憾教育失败,养出不懂感恩不识好歹的“冷血动物”;有的父母扬言要中断孩子的大学学费资助,修改遗嘱把遗产赠给慈善机构,让“白眼狼”在饥寒交迫的自食其力中感悟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不易......我跟即将上大学的儿子也有不同的政治见解,我们家也因为政见不同发生过几次不愉快的争论,彼此都说服不了对方。

但是我不相信有天生“冷血”的人,性格使然,环境使然,男生跟女生也有所区别,或许是我们父母根本自己都不会表达爱也没教会孩子如何表达爱呢?

我儿子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叛逆,什么都跟父母对着干,老公很失望,断言儿子不懂父母的苦心很“冷血”。可是,儿子虽然不会像女儿那样会说“甜言蜜语”,但是他会在母亲节主动刷卫生间地板,会在我生病难过的时候默默地倒杯热茶放在我的床头 .......

想想我们当初青春年少,有多少孩子跟父母倾吐心声,像朋友一样友好相处?在中国传统“尊卑”理念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曾经,我们的父辈又有多少人跟我们平心静气地跟我们探讨人生世界观和情感交流?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我们做了父母后不知不觉地在用我们父母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的孩子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两代人之间会有不同程度的观点冲突。

在我们父母眼里,孩子有些言论简直是幼稚得“不知天高地厚”,但这也其实很“正常”。

回顾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从十几岁到四五十岁,思想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小孩大人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最终的“正确”还是“错误”也不过都是个人的评判,谁是谁非取决于各自的立场。

我们父母不要以为只要给予默默奉献,孩子就应该理所应当地感恩,理所应当地服从,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因为我们吃过的盐比吃过的米都多。可是,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怎么会完全听我们的指教?当年,我们也没都听我们的父母指教呀! 

人人都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疯狂又变态,可是美国社会最近的动荡是不是感觉类似文革式的疯狂?而卷身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社会各界精英都粉墨登场,我们怎么又能指望我们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孩子能想我们一样冷静地“置身度外”静默旁观呢?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是最容易被鼓动的,而我们已过了热血冲头的年纪。如果孩子不愿聆听我们的人生“经验教训”,我们说服不了他们,那我们所做的就只能是陪伴守候,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验,从经历中成熟起来,无论功成名就还是头破血流,都是成长的代价。

只有真正踏入社会,面对外人“无情无义”的对待,孩子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家的价值和父母博大的爱。这次疫情发生,投奔父母的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还有三四十岁离家多年的“老孩子”。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是彼此的政见不同就给还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孩子断了经济资助,父母的不“宽容”,或许真的就能培养出“冷血”的下一代。

所以,我不赞同父母轻易给孩子贴上“冷血”的标签, 尤其是当面指责孩子冷血动物。因为我们的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会跟我们一样伤心疼痛,要不怎么有个词叫“相爱相杀”?

愚人浅见,但都是肺腑直言,两代人的关系很微妙,有时狠话比刀剑还伤人,有可能是终生的伤痕,我们做父母的,既然比孩子们多吃几十年饭,理应比孩子更“大度”些,所谓“大人不见小人怪”。

一家人,一个屋檐下,不同政见的人也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孩子在家里被父母“善待”,将来才会“善待”父母他人,爱是相互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