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1981年在上海的毕业实习
文章来源: 老生常谈122016-05-01 19:28:06

1981年在上海的毕业实习

1981年夏天,我们在大学已经完成了第7个学期的学习。那秋季开学的最后一个学期 将进行毕业设计,而不是以上课为主。实际上将只上一门专业课《自动控制系统》和半门以8080微处理器和Z-80微处理器为主的《微处理机》新技术课,因 为只有40学时,所以称为半门课。WJW老师说《自动控制系统》名字叫得太大了,其实就是讲可控硅控制技术。

在毕业设计之前应该进行毕业实习。教育部给每个大学生的经费预算是5000元/ 年,4年大学预算就是20000人民币。这包括像住宿,生活设施等学生的花费,像聘请老师部分费用,教学设备,实验室等学校的花费,当然也包括毕业实习费 用。毕业实习就定在暑假,一是不占用教学时间,二是可借用大学的教室住宿等等。时间定于1981年7月4日星期六开始到1981年7月31日星期五,共4 个星期。地点定在上海,住在上海交大的教室里。

第一次去上海还是很兴奋的,于是告诉父母,总想买点什么回来。父母说什么也不用买了,然后父亲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那时北方城市以粗粮为主,细粮很少,挂面就更少。我要了30斤全国粮票,准备到上海换一些精粉细挂面。上海人愿意吃米,全国粮票还可以有豆油,所以愿意换。

邻居大伯是上海人,就问他和大娘是否有什么事。为了能让我到她嫂子家去一趟,大娘就买了一双好皮鞋让我给带到上海她嫂子家给侄女穿。这里有一段故事,不提。

出发前,系里进行动员和注意事项。系里讲到,如果遇到老弱病残,千万不要靠近去帮助。在上海,有人帮助跌倒的老太太被缠上麻烦。这个提醒使我们大吃一惊。在校的近四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进行社会主义大学生的正面教育,让我们向雷锋学习,助人为乐,对社会现实缺乏足够的了解。

7月4日,刚从北航调回家乡来的Q老师带队,我们到大连港乘船到上海。为了省钱,我们都 订的五等仓,即在船底,老师是在四等舱,五等仓往返船票5元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乘船,乘船有些眩晕,我们就到甲板上看大海,凉嗖嗖的海风吹来还是很舒服 的。同学们海阔天空地谈论起来,真是天之骄子憧憬未来,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早晨很早天还没亮,我们都起来等待看日出东海。黑蒙蒙的东方出现一片鱼肚白,接着渐渐由白色,黄色到桔黄色变换着,再粉红、绯红的色彩,很快染红了东方的海面。然后,耀眼的金光闪烁,太阳开始露出水面,将附近海水照得通红,海面顿时就像燃烧起了熊熊的大火。天边的阴霾也逐渐散去,太 阳一点一点地向上升腾,大海似乎在眷恋着太阳,用力拽着它,它似乎十分费劲却顽强地向上慢慢升起。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先是在海中露出 一点点红,接着是半圆、被拉成立式椭圆,太阳跳跃了一下子,终于挣脱了大海的牵绊,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就完全浮出了海平面,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都大声喊叫着,鼓掌欢呼。回校之后,QM同 学给学校广播站写了一篇稿:东海看日出,并从物理光学原理上讲解色彩的变化。

客轮是在公海上航行的,行驶得很慢,经过了一个晚上到达了上海港公平路码头。

一下船,我们立即奔往上海交大,我们被安排住在教室里。教室里摆满了双层的铁丝床,我睡在上层。

第二天我们就到了大华仪表厂去参观仪表生产过程,主要了解长图记录仪。中午在厂职工 食堂吃饭,第一次见到半两粮票和半分钱钱票。我要了1斤饺子吃,大家都看着我笑,他们才吃2两饺子。以后几天又到了几家工厂参观,就是走马观花,看一下工 厂的生产车间,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实习。

我和ZW同学谈到了他和他女朋友,因为是我给她介绍的女朋友。我们还谈到了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关键就是时序电路,触发器异步控制电路。晚上在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保密局的枪声》。里面特务被击毙,国民党电台为掩人耳目报道:共党分子李阿全被我当成击毙。

同学们游览人民广场,上海植物园,南京路,淮海路等地。那外滩,我们是几乎天天晚上去,看到每个长椅子上竟然都同时坐着2对恋人。

乘公共汽车时,女乘务员喊道:票齐了。在街上问路有时指向相反的方向,听说得给5角钱才行。上海的姑娘看起来都很文静,白净细嫩,苗条,个子不矮,比较好看,穿戴打扮得体时髦,她们梳头都把脑门露出来。

我找到交大附近的粮站,对买粮的人说,谁要全国粮票换挂面?立即有一位小伙子过来要 换。他拿粮证买了30斤细挂面,我给他粮票和钱。然后我就在整理装挂面的纸盒子,过了一会儿一抬头,小伙子没走,还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我就问他,还有什么 事吗?他不说话,我突然想起了来,我还少给他2分钱。于是立即拿出1块钱给他,他拿着钱到粮站里面换成零钱,找给我9角8分。

周末,我自己偷偷摸摸地坐火车跑到去苏州去玩。去了拙政园,沧浪亭,留园,网师园, 狮子林,虎丘。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 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领略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意境。这些人造美景确实像江南女子小家碧玉,与我们大连的浩瀚的大海,气势磅礴的巨 浪,嶙峋陡峭的岸壁,碧海黄沙青山蓝天白云那种粗犷大气完全不同。我一边领略江南水乡的风景一边欣赏苏州姑娘,感觉她们个个都细皮嫩肉,圆圆的的眼睛,说 话很柔和动听,但就是身材娇小,大多数是身高1.60米左右。苏州的城市大街很窄,楼房很少,城建水平相当于我们的金县县城。毕业时我们有名额到苏州丝绸 工学院当老师,我没报名。看到几位有着高挑的身材漂亮的姑娘,就搭讪问她们是哪里来的?她们是吉林长春外语大专毕业的。青春无敌,秀色可餐啊! 只能咽了几口吐沫。

一个周末,我拿着一双皮里鞋来到徐汇区某重点大学某副校长教授家。教授是名教授,不知道是 一级还是二级教授。夫人也是教授,是某系主任。家里有4室,一大厅,还有一个很小的厅。女教授在家,说明了来意,她让我看电视,那是21寸日本彩电,当时大多数家里是看12寸黑白电视。她让独生女陪我说话。女儿比我大一岁,身高1.65米,白净稍胖,还算漂亮。我无心恋战,很快就走了,女儿把我送到徐家汇汽车站,是故意没乘车走2站,一路上话 不多。

7月31日,告别了大上海,乘船返回大连港。在这近一个月里,上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上海物资供应丰富,物美价廉,吃得好;天气湿热,几乎没见到太阳;城市规模大,拥挤;上海人敬业,产品做工精细;上海人讲文明,不动手打架,顶多动口吵架;上海拥有除 了北京之外的全国第二多的科技人员,辽宁位居第三。

一不留神,思绪就飞到了毕业分配。毕业到哪里去?当然想留在家乡的城市。上海? 印象不错,邻居我大伯和大娘希望我到上海。苏州是不想去的,城市像个城镇。半年后毕业分配,系里有不到20个上海名额,其中本专业有6个名额,有北京名额50个,困难最大的是留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