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古今南北一统大韵》:)
文章来源: 阿留2016-01-22 11:35:31

看南客兄关于混韵的讨论,觉得俺们汉语想找本统一的韵书还真不容易,盖因方言繁复,一如地方戏曲各唱各调,难以协调。《平水韵》虽为历代沿用,但其中的弊端,大家在讨论里已经说了,在于其韵部多有和今韵不合之处。如要择其合今韵者,则相当于将韵部变窄,大违《平水韵》初衷(继承《唐韵》,把200个韵部合并成100个左右)。《诗韵新编》虽然不错,但北方方言并无入声,这样北方人用着也觉得不大舒服。所以,南客兄的初衷,是有道理的,就是构置一部能统一南北,接通古今的韵书。恰值午饭后,就此闲聊几句,给大家周末添个乐子。

如果要统一南北韵,现在是有条件的,因为普通话在这几十年里大规模的推广,“语同音”在80后的年轻人中间基本实现。所以,可作如下设想:

(1)扩充《中华新韵》为五声,包括阴阳平和上入去。

(2)派入平声的入声字,作可平可仄处理。北方人取其平,南方人用其仄。

(3)阴阳平、上声、去声的读音和韵部以普通话为标准。入声韵部,则寻求吴语、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话的最大公约数。

(4)历史上曾经派入多个韵部的多音字,全部兼容,保留所有多音读法。比如“风”,可以在ong eng两个韵里出现。歌曲里唱这个字,也是两种情况都有的。

以上为今人作诗所置,或曰《中华新韵》的改进版,非欲取代平水韵,而是与其并行。用粤语作诗,可参考清代粤语韵书:《分韵撮要》。

读古诗,还是应该循古韵的。《平水韵》原书不存,但对读音有疑问时可查《广韵》解决,如使用韵典网http://ytenx.org/。广韵很细,是隋朝《切韵》的继承版,但里面所说可以同用的情况,就是《平水韵》里同一韵部。《广韵》在历史上的权威性超过《平水韵》,也更早,所以后者是不可能违背前者的。当然,我们不可能复制出原汁原味的古韵;即使音对了,味道也不一定对,一如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区别。读出来能平仄与韵脚和谐即可。

 

一点陋见,供方家批判。: ) 一诗作结:

一统必兼容,古今南北风。

高瞻知海阔,韵广意尤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