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水韵中“阿”字的平仄——与曲师商榷
文章来源: 阿留2015-05-30 18:07:45

曲师举例,古诗词中“阿娇”“阿谁”中的“阿”字为仄,而查平水韵中却没有“阿”字读仄声的选项,当何去何从呢?

查了一下《汉典》中《康熙字典》的链接:
http://www.zdic.net/z/27/kx/963F.htm

康熙字典讲,根据《韻會小補》“阿谁”“阿爷”“阿妹”中的“阿”音同“屋”,为入声。曲师提到中华新韵注释中有“阿发a 时,在旧韵里是入声字,属仄声。”,应该是出自这里。

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全面。康熙字典也提到,根据《唐韻》《韻會》《正韻》等主流韵书,”阿“均只有平声的读音,从 “於何”切 。《集韻》中有平声和上声的读法,没有入声。而《平水韵》承袭唐韵,这样就可以解释其中“阿”字为何没有仄声的读法。

有趣的是,在康熙字典里,“阿母”却端端是放在平声的解释下面的。为何“阿母”为平,“阿爷”为仄?似乎并没有什么道理。查汉代《说文解字》,“阿”字亦只有一个读法,“烏何切”,平声,和《唐韵》相符。考虑到《孔雀东南飞》已经有“阿母”“阿女”,可以推断,按汉唐韵确实应该读作平声。此处或取“亲昵”之意,也是“阿”的引申义之一。http://www.zdic.net/z/27/sw/963F.htm  “凡以阿言私曲,言昵近者,皆引申叚借也。”

我想,或许“阿”读成入声跟方言有关,非正韵也。而提到“阿”字读作入声的《韻會小補》,成书于万历年间,远远晚于《平水韵》,故不宜与平水韵混用。如用平水韵,严格讲“阿”在任何时候都应读平声;然既然古诗有例(或许与诗人自己的方言有关),“阿谁”等词语中读仄声也不算错吧,这些情况不妨根据自己的方言,可平可仄之。毕竟这只是当时的“国家标准”和一些诗人“约定俗成”之间的区别。

综上所述,如是明确说诗作“依平水韵”,则“阿”字还是用平声为好,这样比较一致;如需要用仄声,则说根据前人格律的例子及明代《韻會小補》,即可。


个人浅见,供曲师和各位诗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