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不是潘金莲》感国内的上访
文章来源: a7a82016-11-20 16:54:24

这次冯导找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老百姓上访。女主李雪莲是个上访专业户,上访就是她毕生的唯一目标。而上访的原因责比较无语,为了自己的假离婚被法律认可而反悔。很明显,李雪莲是一个非常偏执的人。为了自己内心的不平,不管鸡蛋碰石头,反正要抗争到底。故事的荒谬,也是喜剧效果,就在于上访是成功的。虽然没有解决她个人出气的问题,不过解决了几位县长,法院院长等仕途终结,被迫下课的问题。

其实,小说实在是太故事会化了。真实社会里李雪莲这样的人虽然不少,偏执,不信法律公理而计较个人得失只认死理。但是这样的人的结果远远没有电影或者小说里那样的待遇,还能自由的生活,自由的告状。很多都是被维稳力量动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压服,不再告状。极端的也许会被诊断出精神病而找到美满归宿。

我的亲戚里就有上访的经历。说来她没有李雪莲这样的偏执,确实算是一位实打实的苦主。国营厂转轨买断工龄,但是厂领导班子实际没有按政策给到规定的补偿费。事情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所以大家一起闹的。至于差出来的钱哪里去了,真的不好说。厂里说上头给的就是这么多,市里说给了厂里政策规定的,一分没少。不过这些政务是不透明的,老百姓也不能举证那个环节贪污了大家的血汗。于是只能上访,一级一级的上访。结果和李雪莲的差不多,上级领导认为这不该他负责,应该找有关单位。而‘有关单位’就是下面那基层谁也不愿意说明钱是在哪里少了的单位。于是亲戚就也跑到了北京告御状。

很显然,为了个人补偿款差了万八千的就跑去妄图骚扰中央领导是很不理智的。只是亲戚和工友觉得市里,省里,都讲不了理。所以拼着挨剐也要告御状。

不过结果根本没有李雪莲那么好。等北京的信访官员安抚他们回家听信以后,他们一下火车就直接进了拘留所。没有什么法律依据,而且拘留了快两个月,也不符合任何依法拘留的条例。反正你不签字保证不再去北京闹腾,你就安心在里边蹲着。再后来,维稳力量动员了亲戚的各种社会资源来“说服”。其实就是启发你的思想不要太简单。你继续闹下去,不单是你自己,你的全家都会有好看的。所以这里我得说小说作者是考虑周到的,李雪莲没有任何软肋,任何家人和社会关系可以被捏吧,自己光棍一条,所以才难对付,这个有点合理。而俺的亲戚,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几个回合就败阵缴械了,不但签字保证永不再犯,而且还得交保释金才能出狱。所以,故事就是故事,随便那么看看就行了。话说俺的亲戚还是不失理智的,她去北京自己住旅店,也没敢联系我家,因为不想我家被牵涉进去,也被请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