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贝娜教给我们生命的意义
文章来源: 小思维2015-01-17 01:02:02
纪念姚贝娜不由让人们再次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中国老一辈人士推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从来没有缺乏过追随者,曾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斗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捐躯奋斗。在和平的年代,诗里的“自由”可以看成民族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和文化事业,或国家的民主和自由,甚至广义理解为个人生命的意义和对理想的追求。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原来译名为彼得斐(Pet?fi Sándor)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民主主义者。1849年7月31日他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姚贝娜是一个平凡的歌者,很多网友也许还不知道她。但她在相对短暂的33年人生里,取得了一般人终身难以取得的成就。她获得过央视青年电视歌手大奖。她不以自己的成绩为满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给自己定下一个个目标,并逐一实现。尤其在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后,还灌制多个录音带,电视电影配乐,参加“中国最好声音”比赛。 她做到了:“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了在荒野中燃烧。” ——艾青

尽管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满天繁星中不起眼的一颗,但我们为珍惜生命大可一试,为自己做得更好而不断努力,马不停蹄,同时可以为人世贡献一些正能量。因为“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光辉的人生中,一个忙迫的钟头,胜于无意义的人生的一世。” ——司各特。

朋友也许会问,我们不停奋斗,追求什么呢?是名利吗?其实我们不应计较功名利禄,应该让人生过得愉快而有意义,即使一些比较微不足道的成就,也要满足,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挑战自己。不光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要作些利于别人的事(至少不作损人利己的事)。  “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与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 ——福楼拜。

我想说,姚贝娜较好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且“心满意足”(她自己语)地与世长辞了(无怨无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和别人,把角膜献给了成都一位青年。也许她可以按另一种方式生活,退出演艺界(灌制唱片熬夜和劳累,曾引起吐血),专心治病,可以多活几年。那样也许我们可能失去了一个认识她的机会。她生命的真正价值无论是于人于己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干吗要有了缺陷才能更加发愤图强,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四肢健全,头脑清醒,无论是年轻力壮,中年得志,还是老当益壮,都没有理由枉来人世走一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举出N个故事,我想就此打住以一个听来的故事结尾。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小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得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笑而不答,交给小男孩一块石头并说道:“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小男孩拿着这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的发现有不少人对他这块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回到院内,小男孩高兴的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到黄金市场再去卖。结果,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后来院长叫他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长了十倍,但该男孩说什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小男孩气踹吁吁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了院长,并问为什么。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地说道:“生命的价值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小小石头,由于你的珍惜,就会有不同得意义,由于你的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中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人生道路总会有凹凸不平的崎岖与坎坷,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沮丧与希望,千姿百态的挣扎与拼搏,使一个个生命的传说如梦如幻,如诉如泣。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几乎没有人能够避免人生旅途纷至沓来的坎坷与通达、痛苦与欢乐,却有人能够驾驭命运之舟中桀骜不驯的变数,在灵与肉的拼搏中实现自身的抱负与价值。但也有人失败后一蹶不振,从此自暴自弃。在这成功与失败、奋发与沉沦、生存与毁灭的临界点上,往往是那些充满无限张力和引力的生命,诠释着众生的故事。

最后以前苏联的民族英雄人物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科察金的一句名言结尾。“人的一生可以是这样度过,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自己的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