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问题浅谈
文章来源: 喜乐的满足2014-02-20 08:31:08

谈起中国教育的失败,其实应该从人性谈起。中国从古圣先贤开始便喜欢探讨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并且为此吵吵闹闹,喋喋不休了数千年。但此话题却仍旧是当今社会大众热衷的话题,显明先贤遗留下来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定论。

 

按照人的本性,人们会潜意识地接受人之初,性本善的论调,此举从侧面反映出大多数人对良善的渴慕,及不愿意去直面自己本相的特质。

 

无论是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世界人,人性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每个民族,不同的的国人对待此问题的态度却大大不同,而中国教育就是失败在对人性本恶的认知上。

 

问到美国人,即便没有宗教信仰,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意思是自己不是完人。正因为自己不是完人,所以要在制度上对自己有所约束,因此便有了三权分立,以此来制衡人类对权力追求无限的欲望。由此可见,美国之所以看似和平,实因其有完善的制度相互制约而为。此制度使个人的权利得到控制,从而使人类恶的一面得到抑制,善的一面被激发。

 

相反,中国人至今还没意识到人有罪的问题,抑或是意识到了,但因为既得利益的诱惑,使现政府无力进行彻底改革,从而不得不维持现状,使如此庞大和强有力的一个政府依旧沉沦在被世界遗弃的集权之中。这是中国教育失败之大前提。

 

在如此一个集权政府管制中生活的孩子,从小在权利至上,利欲薰心,唯利是图的环境中长大,人生慢慢开始失去童真时的目标,心中虽然厌恶,但长大后却努力要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人物。在这种制度下培养出的孩子,无疑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 他们的文化被制度吞噬了。

 

而中国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出台,更是为中国教育失败推波助澜,使之雪上加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按照人的本性,人对金钱追求的欲望是无尽的。教育产业化使为人师表的老师失去了尊严和光环,使之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暗淡了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的高尚性。

 

但这些也不能责怪学校和老师,一切都是制度造成的,政府是该承担责任的。

 

教育是奠定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基础,有智慧的国家都把教育看成是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群策群力来投资和发展本国教育。拿美国来讲,除了国家的投资外,学校最大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房屋拥有者每年所缴纳的房产税里面大部分是给学校的教育税,其中学校越好,教育税越高。

 

中国的教育不靠税收,靠产业化(钱),靠关系,还有学生的成绩,这造成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好学校毕竟是有限的,有钱有关系的孩子也是有限的,因此成绩不好或没有关系的孩子只能去上次好或差学校。上这等学校的孩子从小心里就有了阴影 ,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也不会被社会,家长及老师重视,从而失去志气 。没了志气,他们便成为迷失的一代,成了降低全民素质的大众人群。

 

其实教育最大的任务应该是发挥学生的特长,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可能在艺术,体育,音乐,管理或别的方面有特长,此等学生更需要有伯乐来挖掘他们,并且激发,培养他们的兴趣。中国人喜欢讲吃苦,常言道“学海无涯苦作舟”,便是写照。其实吃苦是应该的,但吃苦的前提是先培养兴趣,有了兴趣,苦就不算是苦了,是享受,是情趣,并且可以长久。对科学研究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先有了兴趣,然后再讲吃苦,这样的苦就不会白白吃,孩子的特长也可以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使之终身受益。

 

另外,人口密度过大也是中国教育失败的先天因素。这一点虽然无法人为控制,但在教育失败的过程中却唱了重头戏。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学生们从小在竞争环境中成长,再加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潮的影响,每个孩子都认为如果不努力,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家庭,没有好家庭,就没有好未来,如此等等,这些因素制约了孩子们不同天分的发挥,使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只为一个目标而活,就是应付考试。

 

孩子们被扼杀在摇篮里的天分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拿中美的教育做比较,中国的应试教育提供了除人的智力造成的学习成绩差异的学生外,似乎并没有提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创造能力都有待提高。比如我自己,我小时候最恨写作文,因为题目太假大空,无法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一直认为自己语文不好,但年龄大了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个文艺青年,有一点点写作的天分。可惜这微薄的天分过早就被中国的应试教育所扼杀,没有得到任何的发挥。

 

美国的教育相对来说更能发挥人的特长。拿数学教育做例子,中国小学所学得数学其难度已经达到了美国初中的水平,所以从国内来这里读书的孩子,数学个个都很棒。我曾经带过一个UPEENN的本科生,她9岁从国内来美国读书。她说她在国内时数学很差,但到了美国却成了全班第一名,由此可见一斑。但美国的数学教育虽不讲究难度,却特别讲究实用性,生活化。他们的文字体也都很生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没看见一面往外放水,一面往里灌水类的题目。题不难,所以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学会。如果有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孩子,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课外兴趣班,用来进一步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天分。

 

大家可以想一想,其实国内高中学到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无用武之地,有个计数器,大部分生活中的数学都可以解决,所以那些高,难,深的问题只需要数学家来研究就好了。从这一点上讲,美国的数学教育整体上虽然不如中国,但拔尖的数学家依旧在美国,他们是从那些有兴趣,有天分的孩子中走出来的,这就是应试教育和特长教育产生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四大原因,制度是前提,产业化是祸首,人口基数是帮凶,应试教育是杀手。想必还有些我没想到的原因,大家可以补充。

 

归根结底,教育的改革需要时间,精力,还有全民的认知和参与。

 

祝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