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话·骂人话的语言学
文章来源: 石假装2013-01-02 18:22:28

 
  
      曾经纳闷:那么多研究语言学的、研究到了语言的犄角旮旯,却没人研究一下骂人话,要是有个研究“骂人话语言学”的会怎样?前几天看一本社会学方面的书,其中有一小节居然提到了两个研究骂人话的美国人(L.S.AnderssonP.Trudgill)
 

         “骂人话”用学术词语讲是“詈骂语言”。他们给詈骂语言下的定义是:1、在所在文化中属于忌讳、禁忌的、有明显蔑视意思的语言;2、不能按字面本来的意思解释的;3、为了表示强烈的感情和态度而发出的语言。
 

         两位学者认为:使用詈骂语言的频度可以根据社会、家庭或个人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语言,相反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年轻人、无业者、酒精中毒者等自我控制能力差,会频繁使用詈骂语言。
 

         意外的是社会语言学家非常喜欢用“阶级”这个词。在“阶级斗争天天讲”时代生活过,所以一看“阶级”就过敏。在没有根本对立的社会里“阶级”只不过是因工种不同而形成的阶层。你在上层是你用努力换来的,我在下层是因为我少壮不努力。当然这要以自由竞争的社会环境为前提。总之,我用“阶层”替代他们的“阶级”。
 

         上层人负有一定社会责任,受到周围的关注多,所以随时注意自己的语言;下层人的语言只是为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发,所以毫无顾忌。
 

         二位詈骂语言学者总结的这些规律在中国是否适用?若说上层人不说脏话,想起了庐山会议上有骂娘、骂断子绝孙的国家领导,北大骂“三妈”的教授,还有一些网上文人。若说下层人爱说脏话,又想起小时生活过的贫民窟。
 

         中国的下层也是保守阶层,“保守”就是遵守旧规矩。没读过书也懂得规矩,旧规矩首先包括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男女有别”在下层语言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男人说脏话肆无忌惮,女人吐脏字被人瞧不起,起码婚前不吐脏字。干体力活儿的男人抬起一个重物、扔出肩上扛的重荷时常常需要爆发力,那一瞬的爆发还迸出“…妈的”,那语言和动作、表情极其一致,总不能喊“妈啊!”。反正一群老爷们枯燥地劳动,能出口气,感觉轻松些,管它说什么呢没人挑剔。尽管如此,他们喜欢嘴干净的女人,这也是下层女人“保守”的前提。女人总是按照男人的喜好修炼自己,不管她愿不愿意承认。
 

        二位学者把美国詈骂语分为三类:
 

1、性、与排泄有关的词语
 

2、与基督教有关的语言
 

3、把人比喻成动物
 

中国的詈骂语与上面的三条基本吻合。第一条,中国詈骂语中“性、与排泄物有关的语言”比比皆是,花样之多、牙碜的程度之甚,可以赶英超美。
 

但是中国有些人会把“性”当作笑话来讲。熟人中就有这么一位,几家人一起聚会,女人们热热闹闹地准备大餐,他过来把人们的话题往歪里想插一句黄话,全场尴尬,热闹的话语嘎然而止。倒是他老婆会解围“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哼、能让狗嘴里吐出来象牙一定能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后来观察,他之所以爱讲黄笑话,是他想幽默,但囊中积累的幽默材料太少,除了身体上的附件以外什么都不知道。在他的意识里他也许根本就没有穿衣服,也可能他眼里别人也都没穿衣服,所以唇齿无须遮挡。好多年了,聚会再没有叫过这个“不穿衣服”的人。
 

可能你会说:别假装正经了,圣人还说“饮食男女”呢。话虽那么说,但饮食也得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饮用才能保持健康,离开了这个“双规”迟早要出毛病。
 

第二条,与基督教有关的语言。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看来与这条没有关系,但是有中国尊崇自己祖先的文化。侮辱你认为最尊贵的东西就达到了辱骂的目的,于是就有了侮辱人家祖上刨人祖坟的野蛮行为。不骂人家祖上了,就要充大辈,要当人家的爷爷,骂人家是孙子。打赌时也用“输了你当我孙子”,真不知道当人家的爷过什么瘾
 

第三条、把人比喻成动物。这条在中国的适用性不言自明,畜生、猪、狗,…最具概括性的是“不是人”,最冤枉的是龟,不管哪个方言都没有放过龟一家子的:王八、王八蛋、王八犊子、龟儿子……,龟不坑不哈地,招谁惹谁了?
 

詈骂语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存在,随着教育的普及、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用的人会越来越少。遗憾,这种预言在中国成了空想,即便普及了高等教育,仍不敢相信此预言能在中国实现。中国的现实与其恰恰相反,教育越提高,詈骂语越深入普及。詈骂语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变形发展, NBTMD貌似文明了,如果孩子问你那些字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你怎么回答?
 

更有一些不堪启齿的脏话借助网络带来的文字方便硬被变成了形容词、名词、固有名词。本该举例几个例子说明,想起小时问大人那个字怎么念时,大人说“永远不许说这个词”,所以也就不写出来了。被固有名词化的詈骂语不光用来骂人,还有人用来自嘲自虐,本来女人绝对不沾不碰的脏话,大姑娘小媳妇也都运用自如了。很多詈骂语取得了常住户口。
 

闲扯时随口出脏字,争论正题时骂人。中国人争论时声高势强的人战上风,温文讲理的人被埋没。网络可以笔论了,但口角的习惯没丢,理屈词穷了,气势上也不认输,性、动物、祖宗  詈骂语的三大范畴一并齐上,这样的争论跟帖随处可见,愈是高精尖的正论詈骂性跟帖愈多。
 

网络发言的匿名性方便了詈骂语的使用,可是,在街上遇到的吐痰甩脏话的人也是匿名的,看到哪个都同样恶心。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传达意思的同时还表现出说话人的教养和人品。语言有双重作用,表面上是骂了别人,实际上暴露了自己。成你是它,败你也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