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可以造一个作曲机吗?
文章来源: TNEGI//ETNI2014-02-14 18:25:14

人类可以造一个作曲机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由rotar (Mclovin)于美东时间2014214日(星期五, 15:52)在mitbbs的军事天地(Military)版发布的。在电脑和数据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提出这样的问题毫不奇怪。正如今天下午在开车去女儿学校接她回家的路边广告牌上看到的一句话所说的那样——“Fearless ideas inspire social changes(以无惧的念头引发社会的变革)”。原文的标题、内容和网络衔接如下:

音乐其实是理科,作曲家见鬼去吧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41083407.html

好吧,至少作曲专业应该是理科。一个乐曲的风格,好听与否,其实就是音阶,节奏变化的pattern,比如俄罗斯歌曲听几个小节就能基本肯定是俄罗斯风格的,这是因为大家脑子里已经有了俄罗斯音乐的pattern,虽然说不出这pattern到底是什么。
    不像其它艺术,音乐是严格按照乐谱来的,而乐谱是最好作量化分析的,因为很规范的Syntax。把好听歌的pattern分析出来,最好作个模型,加点random process处理一下,就能大批量生产好听但又不重复的曲子了。每个理工WSN都能快速入行,让装B的长头发作曲家见鬼去吧。 

vontheroad (通向胜利的路上):最烦这种胡说八道还振振有词的人。

root001 (root):明明是工科。

ldy (大才001):你作曲连我都不如就敢da

尽管我由衷地鼓励和赞赏自由思想,但以笔名TNEGIETNI (lovewisdom)我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样做出来的音乐可能缺乏人的灵魂。而且randomprocess难免搞出一些非常难听的东西。这些都很难说。真正的音乐应该是出自灵魂的语言,而不是自动机器的物理性定格演绎的结果。

rotar (Mclovin)回复TNEGIETNI:什么“人的灵魂”这样抽象的东西,人家不懂啦。人家只知道在好的乐谱上随便改一下,旋律还是很好听。只是和原作很像而已。

coralreef1 (扇呼扇呼):那你就去大批量生产好听的曲子呗,谁也没拦着你啊。别告诉别人你是大批量工业化产品,就说是你灵感所致,你就是这么牛这么多曲子的灵感如泉涌,然后你就可以出名赚大钱了,还不快去,别灌水了,也别吧这么好的点子拿出来让别人发财了,快去自己偷偷做吧。我们等着过俩月,横空出世一个旷世奇才超高产量的作曲家。

posthuman1 (huhu):无知者无畏的又一例。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应和TNEGIETNI道:那也是人类大脑里的原子分子电子的运动导致的。

Zvezda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楼主一定是文科生,逻辑很成问题。从“音乐是理科”这个前提出发,合理的逻辑结论应该是“作曲家也是科学家”,而不是“作曲家见鬼去吧”。

rotar (Mclovin):谢谢指出,应为“让装B文科作曲家见鬼去吧”。

TNEGIETNI (lovewisdom)回复jjjstc:其实,一个作曲家创作的作品的每个细节对于作曲家本人来说都不完全是随机产生和定型的。尽管在构思的过程中也许有大量的随机音乐意念的形成这一现象,但最终的作品中每个细节,如节奏、旋律、和声、配器、变奏、强弱、切分、装饰音等的确定都是由强烈的人为因素主观选择的结果。但这个最终的结果对于听众来说则表现为是完全的随机变异性。
    所以,楼主的问题是他看到了作曲家的作品对于听众的随机性,却没有看到作品对于作曲家本人来说则是非随机地process(运作)的结果。
    伟大的作曲家只能是一个灵魂生命极其丰富的个体生命,这是神造的结果。而人造的没有灵魂的物理性机器作曲家或作曲机永远没有可能超越神造的有灵魂的人类作曲家。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原来是个神棍。

TNEGIETNI (lovewisdom):好吧,那就让我改一个名词,“伟大的作曲家只能是一个灵魂生命极其丰富的个体生命,这是命运所造的结果。而人造的没有灵魂的物理性机器作曲家永远没有可能超越命运造的有灵魂的人类作曲家。”这样,你就可以称我为命运棍了。

目前的讨论暂告一段落。写到这里,我突然想,作曲机还是有可能被造出来的,但它依然需由有灵魂的人类来操作。它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工具,例如帮助制造随机而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意念,然后由作曲家根据创作背景、主题和情感艺术的表达需要从中进行选择和搭配。这可能比纯粹由作曲家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而有效得多。但愿有一天我们有机会见到作曲机的诞生。

amora (amora)AI作曲家早晚会出现。机器吃人的故事将继续上演,过去工业时代吃了人的手、腿、眼睛、耳朵,而现代兴起的新兴工业将逐渐吃掉人的头脑。

egonous (censorshit):你用同样的逻辑分析一下烹饪。

rotar (Mclovin):老美的recipes就是量化的formula

alexsung (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傻逼!照你的逻辑,文科也归于理科。因为看到英文几个单词就能基本肯定是英文,这是大家脑子里已经有英文的pattern,虽然说不出这pattern到底是什么。

gesone1126 (Sean):这个pattern很多时候就是个scale,像日本演歌就是有自己独特的scale,你找个吉他再找个scale,随便弹弹就出来那个味儿了。

rotar (Mclovin)回复alexsung道:乐谱非常容易量化,升半音、降半音、F调、C调……都有准确的定义,并区别明显容易用数字代替。文字不一样。比如用傻逼还是蠢蛋形容你,你说哪一个更准确?

vontheroad (通向胜利的路上):音乐只不过是讲究精确的艺术,要求每一个音都不能错,乐器的键、弦的音准必须校正确才能演奏,这是因为音乐是以音高为基本元素,如果音高不准,演奏出来就乱了,难听不说,谁也不知道你演奏的是什么。所以这种精确只是对演绎者而言,对作曲家来说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音准是在他脑袋里面,他不会去考虑音准的问题。但讲究精确怎么就是理科了呢?你是理科吧?可你连理科的定义是什么都不知道吗?理科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音乐是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吗?人家说你傻还真没说错,真给理科生丢脸。

rotar (Mclovin):所有的音都可以准确地定位,就像米源器定义1米有多长一样。音阶并不是演绎者脑袋里面定的。精确导致容易数字化,数字化了可以建模,建模可以找pattern,有了pattern就可以创作,这一系列操作要运用理科的知识才行。逻辑是这样的,这么短的文章读了连逻辑都没搞清,智商堪忧啊。

vontheroad (通向胜利的路上):什么建模啊,你说的不就是自动作曲吗?有这个东西,可作出来的曲子能听吗?别说作曲了,还有自动写作的呢。艺术的生命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所谓的自动作曲,就跟猩猩打字一样,它也能打出一串连续的字符来,可那是什么鬼玩意?理科是科学,音乐是人文艺术不是科学,你还不承认吗?怀疑你是个自卑的理科猥琐男。

rotar (Mclovin):作曲目前是人文艺术,但也可以用理科的方法来实现。我就是猥琐男,怎么啦?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就是自卑,这逻辑怎么来的?你明显不同意我的观点,那是不是也是自卑?

vontheroad (通向胜利的路上):任何艺术都有其形式,这种形式通常与科学有关,比如音乐涉及到数字对位,绘画的颜料涉及到化学光谱,雕塑涉及到材料、力学,文学也涉及到笔墨打字等,所以要造你这么说,没有哪种艺术不是用理科的方法来实现的。
    你的毛病就是压根不懂艺术,买椟还珠,只看到其形式,然后去钻牛角尖,缘木求鱼,这是理工科学生的通病,只关心死的东西,而不关心活的、有思想性的、审美的东西,也没那种修养。照你们那脑子,只要用软件设计出来的建模,比如自动喷绘机,三D打印机,自动打字机等等,都可以代替艺术创作了。

rotar (Mclovin):假以时日,当然可以代替艺术创作。搞艺术的人就是故意把艺术创作弄得神秘化,不可知化,不可复制化,非模式化,非物质化。宣扬只有有所谓艺术头脑的人才能创作。屁,你那艺术灵感还不是大脑生物电的结果,还不是建立在有限物质基础上的,还不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理论上空间时间有限的东西都会有规律,都可以模拟。

vontheroad (通向胜利的路上):永远没有这一天,人类的灵性、审美、直觉,这是人类独有的,这是上帝赋予的,是不能用物质的方式制造出来。即便科学家的创造能力、灵感,也是凭借这种灵性和直觉,你说爱迪生的大脑,可以用建模的方式复制吗?不可能的,那是天才,艺术家也一样。如果硬要说人类的灵性也是制造的,那只能说是上帝制造的。

rotar (Mclovin):你要一扯上帝,我就没话说了。你下次见到他老人家代我问声好,昨天样本被我不小心污染了一部分,希望他老人家保佑不被老板发现。

vontheroad (通向胜利的路上):有时候不扯上帝不行,扯上帝其实就是扯未知力量。人类未知的东西太多了,目前人类不能解释的东西也太多了,包括人类自己。所以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保持点敬畏吧。

TNEGIETNI (lovewisdom):看来,圣经里说的“敬畏神是一切智慧的开端”还没有过时。楼主确实有必要认识一下神了。迷信科学会把你带入歧途。

TNEGIETNI (lovewisdom)回复rotar:你对艺术创作的几大自然属性,如神秘型、虚无性、不可知性、不可复制性、非物质性等的认识还是不错的。但你忽略了它的另外两个自然属性:人类艺术的表达形式和内容的无限性和永恒性。所有这些属性的综合效应表明,艺术与科学不是同一类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