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
文章来源: 石库门2014-01-23 20:18:43



每次回去都会允出一点时间给自己。在熟悉的街道弄堂、公寓洋房、商店小摊、甚至深深密密的梧桐树下寻找儿时的梦,过去的足迹和系在心中的点点滴滴。


从小到大,在上海住过三个地方,复兴路、华山路、汾阳路。婚后自己的小家在东平路,只是住了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就出国了。这些地方都是比较安静的住宅区,以前属于法租界。每天在这些路上上学放学,上班下班......虽然在上海出生上海长大,其实对上海熟悉的也就是这些区域,来来往往也不出这些区域,现在每次回国心心念念的也是这些区域。那里是我真正的故乡,我的家。


1.




过去并没有这样的电话亭,是现在新添置的。称着繁密的梧桐树和暗红色砖砌墙倒很协调安逸,兼有英国的沉稳和法国的浪漫。
2.




淮海路在郁郁葱葱的梧桐树的映衬下,显得深邃高雅,气度不凡。从陕西路至黄陂路,沿街的商店几乎没有中文名,门楣上正楷草体的都是洋文,心里不禁纳闷,何必呢!
3.
                                   




4.




典型的上海风情: 洋气和实惠混搭~~
有时蛮佩服上海人的,讲究情调时一丝不苟,俨然伯爵夫人派头;讲究实惠时毫不含糊,充分利用资源~~
5.
                                    



熟悉的场景,只是小店里卖的商品现代化了。当初弄堂口开的是烟纸店,卖些针头线脑,香烟肥皂,夫妻老婆轮流掌店。
6.
                                   



线网灰灰~~。电线、电话线、网络线、电视线......都拧在一起了,赤裸裸地悬挂在头上,蛮恐怖的。那家人家竟然还把花架搭在电线上,胆子也够大的。

落地长窗,镂空纱帘,还有长窗的把手,小时候的景色哦......
7.
                                    



和这位阿婆闲聊了几句,阿婆说这里的房子一栋要好几千万了,涨得厉害啊......
8.
                                   




上海好男人:))
9.
                                   





10.
                                   




11.
                                   




老大昌在这里,从一线的淮海路搬到二线的南昌路瑞金二路口。店面小而简陋,就像一家普通的糕饼店,当年的精致高雅,小资调调荡然无存。进门看了看,玻璃柜台下几堆干燥无光泽的饼干,让人毫无食欲,穿着白大褂操着外地口音的营业员捧着饭盒自顾自地吃饭。老名号上档次的咖啡馆消失了。
12.
                                   




13.





14.
                                    





15.
                                   





16.
淮海坊的另一个大门在茂名南路南昌路口。






上海,我永远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