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都在想家
文章来源: 晓青2021-02-08 15:07:22

国内因为前段时间疫情有点反复,严管严控马上跟了上来,疫情还真被迅速控制住了,开始零病例了。真是厉害,不佩服不行。

要过年了,微信上一直在传着在外不能回家的人们想家的消息,很多人跟家人通视频痛哭流涕。

是啊,咱们的文化造就了咱们的性格、感情、还有生活习惯。没有家不行,只要父母在,这个家就是还在,过年、过节都得争取回家。

记得爷爷奶奶在的时候,我爸爸离家最远,在内蒙的时候就更远了,后来到了东北基本上是要回北京过年的。

奶奶家两间屋,二叔一家从天津回来,二姑一家从山东回来,大姑、小叔家在北京。三十儿晚上大家吃完年夜饭就开始玩牌,然后大家分两拨睡觉,男的一屋、女的一屋,一波睡前半夜、一波睡后半夜。

虽然拥挤不堪,但真的非常热闹,也真的是一年中期盼的时刻。当然尤其是爷爷奶奶。

奶奶一直说,等她跟爷爷不在了,大家也要过年的时候回到这里来聚聚,尤其说要留间房子,让在外地的孩子有机会来北京就住在家里,不要去住旅店。

那时候出差如果不住旅店,回去是有补助的,坐火车也是,够级别的不坐卧铺回去也有补助。

前些年,婆婆在北京病重,她当时刚刚买了新房子,也说过,她不在了,房子别卖,外地的孩子有机会回来能住一住。

这些愿望,是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惦记,怕他们不在了,大家来往少了,互相帮助的不多了,慢慢地就生疏了。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我婆婆,如果他们知道现在的房子状况,估计都会失望的。因为,哪个房子也没有按老人家的愿望在履行它们的职责。

老人在,孩子们都是孩子,还能多少听点话,老人不在了,孩子们突然就成了老人了。那可不是,很多老人长寿一点的,都有了重孙子辈儿的人了,太奶奶不在了,奶奶还不是老人了?

孩子一多了,这房子就成了问题,所以,谁能安老人的要求还空着个房子等着大家有机会回来聚聚?做不到了,再想做都做不到。有些事儿,就是这样的,很多人都说,要想做就能做到?要我说,做不到。

一辈儿人有一辈儿人的活法,怎么可能一代代人都一个活法,那岂不是永远无法进步了?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希望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儿,能少变化,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这被称作是稳定,是听话,也是成功,更是幸福和快乐。

其实,人们不是怕变化,是怕变化后不如原来好,越是年纪大了,越希望变化少、变化小,也是能力和精力都有限了的表现吧。

不用看现在的年轻人,就说咱自己年轻的时候,坐火车站着,买不着票拿站台票上车再补票,那事儿估计很多人都干过,搁着现在,宁可放弃出行,也不会去那么做了。那时候只要是事儿都不愁,想做的真就一定能做到。

那句话怎么说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但对于年长点的人来说,就叫力不从心。心里是那么想的,但做不到,到时候就会拒绝去做,回避、逃避,其实就是老了。

好多人现在知道的名词儿多了,什么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其实都跟年龄有关系。有些是综合的,有些其实就是力不从心了。

以前说回国,晚上收拾东西,早上3点钟起来去赶飞机,回国就跟去赌城玩那么不知道累,现在一想奔机场、一想坐那儿十几个小时,中途还花好几个小时需要倒飞机,从出门到落地整整得24小时,心里就打怵,不是一般的打怵,那句“劳民伤财”就会在心里翻腾。真的。

人的一生很短,不见得说你命不长,而是你真正能按自己想象的那样去生活的日子不长。所以都说在想和能的时候,赶紧实现自己的享受生活的梦想,这个非常重要。

但,有几人能做得到呢?看看周围,想想自己就明白了。

看着微信上那些对着视频跟家里老人哭的信息,我就想,哭啥哭呀,我那时候还视频?电话都没得打。

眼下因为疫情,很多人被要求就地过年,想家是肯定的,但想想为了明年还能回去看望爹妈,这个年过不过的还能咋样?百年不遇的灾难落到了咱们头上,回不了家,没有什么好难过的,眼下,活着就是胜利!难道不是吗?

看着世界上其它国家,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可是每天死多少人?那些个破碎的家庭,明年会怎样?这辈子的伤痛谁来抚平。

受限制确实让人感觉不方便,但在关系到生命的问题上,我感觉都得保持理智。

无论怎样,看着国内过年的气氛还是挺浓的,到处都是红彤彤的,非常喜兴。真好!

发愁呢,过年得吃鱼,说象征着年年有余。我家有肉有鸡就是没有鱼,是不是应当出去买条鱼回来。明天看看吧。

包饺子是肯定的了,这里买不到新鲜的冻饺子。还是自己包不用跑出去买,也不用担心是不是新鲜。

今年的春晚好像形式很特别,到现在没有节目单呢。看看有什么惊喜没有。其实每年我最喜欢的是上海卫视的春晚。今年不知道咋样。

今年过年我也想家呢!想爸妈,想美食。

哈哈,大家都准备好了年货没有?要抓紧,过两天店里人更多了,带两个口罩,戴好手套。防护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