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猫冬的闲话
文章来源: 晓青2020-12-12 08:45:01

冬天来了,今年雪不多,下也不大,也许没到时候吧。但气温还是很低的,在屋里都能感觉得到外边很冷,天人相应。

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什么天人相应,都是有关节病的人才会说自己是天气预报,天要下雨下雪了,关节就不舒服了。

那时候常常想,怎么会呢?而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还没有说自己能当天气预报,但如果变天了,或者说外边下雨下雪了自己本来没看天气预报,并不知道,也会感觉得到,那就是觉得外边一定很凉、很冷。

这样发展下去,估计离天气预报也不远了:)而现在承认了,天人相应。

我们这里海拔高,气温变化比较大,早上晚上凉,而中午比较热,尤其下午,到了四点以后,你马上能感觉得到,气温变化了,需要加衣服了。而盛夏也一样,四点以后就会凉快一些。

到了换季的时候,我们这里感冒的人就特别的多,谁能出门总想着带件衣服?中午出去,晚上回来,温差那么大,夏天还好,秋冬自然容易着凉。

也因为我们这里海拔高,气候干燥,很多人就觉得暖气一开,更加干燥,所以,冬天开暖气都比较晚,温度放得也比较低,白天活动的时候还不觉得,只要不是一直静坐在那儿,就不会觉得有多凉,有时候多穿件衣服就是了。

但晚上了就比较容易着凉。

其实人们都说要早睡早起,早睡我觉得特别重要,因为过了10点,你也会觉得比较冷了。该睡觉了,挺着就容易着凉感冒。

这里特别多的人家有羽绒被,原来我也用,后来发现如果暖气开低了,羽绒被能盖,如果暖气开高点,羽绒被太热了。

可是盖着羽绒被你觉得挺舒服,那被子外边一定很凉,你起夜或者早上起床就会感觉到冷了,容易感冒。

好多年前,有个美国朋友,他总是穿得很少,他说他家冬天白天开暖气,开得温度很低,晚上睡觉就关掉了,他家有羽绒被子。

后来他年纪不是很大就中风了,也不知道跟常年冬天家里的温度太低有没有关系。估计温度太低了,循环就不那么好吧?

我这个人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就是比较浪费,尤其在取暖上,我不会节省,我当然不会像国内集中供暖那样,暖气开到热,也不会在屋里穿衬衣,但是我一定要让自己能在屋里感到自己是舒展的,不需要缩缩着呆着。

当然,我会经常被电气公司提醒,我的电气比邻居家多一点,其实也没有多多少就是了。他们建议我安装定时管理器,就是到时候才能开关的,很多人就安了,一年据说能省几十块钱。从节约能源上来说,大家应当都这么做,但从生活上来说,不方便,尤其对我这样的人。

我愿意接受批评、批斗。人生苦短,我没有冬天穿衬衣,也需要冬天盖厚被子,我感觉我是有四季的。正常应当是这样的。

至于说每个人需要的舒适温度是不是一样,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有个朋友,家里有两个孩子,加上他们夫妻俩四口人在家,他家小儿子冬天特别怕热,在家穿短袖还嫌热,所以,为了将就小儿子,全家人都穿着毛衣,这样能让儿子觉得温度适宜。

估计小孩子活动太多,平时也锻炼得多,不闲着肯定感觉热。

咱也是一样的,如果在家里搞卫生,就会满头大汗,如果这时候你会感觉屋里很热。对于那些把家里温度放得很低的人来说,那就不会出汗了。

反正生活这样的事儿,都是自己觉得怎么舒服就好。

冬天的美国,常常看见在下雪的地方也有人穿短裤,倒是这样的人也穿着羽绒服的,人家也没打喷嚏流鼻涕,估计也是家里温度很低,所以出门不觉得冷。这是不是也是好处?

好像印度人特别不怕冷,我家后院邻居是个印度人,他父母来住过一段时间,下大雪的冬天,老人家出来都穿着裙子光着脚,只是身上披着大褂。看着都冷,但人家从容地做着事儿,不是像咱们外边冷出去一下嗖地就跑回来。没有。

在国内的东北,乡下是要猫冬的,到了冬天救猫在家里等着春天的到来,现在有暖棚了,不知道是不是东也要种菜了。想想那样的日子也挺好的,外边北风呼叫,屋里暖暖乎乎的,喝点小酒,吃点大肉。美着呢。

现在夏令时结束了,早上起来不是新闻节目了,是《中国美食》节目,天哪,空着个肚子看这节目,简直是受刑一样的。

那天看见一个东北什么地方的美食,叫“坑烤”就是挖个土坑把柴火点上,放上土豆什么的,在把坑盖上,火就灭了,用余温烤熟的土豆特别香,说是大庆当年创业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这样大家能吃口热乎的。

其实在东北,我们都是烧煤的,都有灶坑,上边煤烧完落下的灰都是带着火星子的,我们经常把土豆放灶坑里,等饭做好了,土豆也烤熟了,那土豆跟现在烤箱里烤出来的味道真的不一样,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儿。

现代化的生活,方便、简捷、卫生,但说实话,很多东西都变味儿了,就跟人们现在也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似了,都心里揣着一个梦想、理想啥的,这个虚无的东西带给人们的就是内心的那份不安分,当然也是好事儿,不然能发展的这么快?

只是这啥都有两面性的,你占了这样的优势就会失去很多你以为无所谓的东西。

就好像冬天屋里的暖气,其实我们只要比原来要我们穿多多的衣服,还要缩缩着的温度放高一度最多两度,马上就会感觉不一样。

而由于这样的适合的温度带给你的舒服的感觉,就是对你身体的一个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循环方面,无论是舒服的感觉方面,无论是不让你的关节着凉而容易引起关节病方面,这些长远利益的条件,其实都是我们每天生活中看似小事儿、小节的东西,而实际上,却让我们晚年受益。

要说人活着,无论奋斗还是懒惰,都在晚年才能看得出来应当怎样才是对的,所有的努力也好,奋斗也罢,其实都在为自己晚年能活得好一点。

不少人都在中年就开始琢磨多少钱退休能够,为啥?因为那时候自己老了,没有能力再拼命了,所以希望自己能生活得舒服一些。钱多点,当然就能舒服不少。

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了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呵护。其实等到最后,你算算,如果你平常生活得舒服一点,根本多用不了多少钱,只要是不败家。

说实话,我常常这也算,我少在外边吃一顿饭,我烧买一件可买可不买的衣服呀,鞋子呀,甚至是可有可无的锅碗瓢盆,我这个月下个月甚至整个的一个冬天,都能让我在暖暖和和的家里呆着。我觉得我不是浪费。

当然生活得怎样,都得看自己要什么,要什么得到了什么,就是自己感觉的美好生活。

最近在看《装台》,那些人的生活在咱们看来,肯定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有今天的没有明天的日子,但人家总是“美着呢”、“好着呢”的挂咂嘴上。无论遇到什么难,都能平心静气地应对。

当人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反而很镇静,很有能力去面对和接受。放到现在谁家有个小菊这样的孩子,还不得气死?顺子咋能那么耐心地忍受着?

看到有人那样地生活着,就感到,自己真的应当知足,所有的事儿在他们的眼里都是“碎碎的”,能有一大碗面吃,能有足够的辣子浇在面上,夹在馍里就心满意足了,那如果能给上一顿肉夹馍吃,就是在拼命干啥都乐意了。

这就是过去普通人的生活标准,每天的梦想、理想。

时代不一样了,一切都得与时俱进,你乐意不乐意都得连滚带爬地往前跑,慢了就落下了,拉下了啥样?害怕知道啥样,所以不敢想,就拼命跟着跑。这就是现实吧。

每天过着有吃有喝的日子,风吹不到雨雪淋不到的,常常会想起过去的日子,看着剧里那些人风里来雨里去的,一天过着一地鸡毛的日子,就觉得忆苦思甜还是有必要的。

前天炸茄盒肉馅没用完,还想做丸子汤,又觉得刚吃过,就想很久没有烙馅饼了,于是又折腾了一次馅饼,还算挺成功的。

着烙饼的锅,用了好几年了,有点不大好了,尤其烙馅饼,有点粘锅,有损于馅饼的卖相。一边翻饼,我就一边想,难怪人家有那么多的锅,这时候我要也有,马上换一个就是了。也是不方便出去买,要是以前,我早就买了。现在是能将就就将就。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哈哈。

吃馅饼、和大碴子粥,还有糖蒜瓣。回到了过去过年的生活水平,还是感觉蛮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