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了思念的端午节
文章来源: 晓青2012-06-22 14:17:22

        端午节又到了,自从来到美国还真一直都过这个节。

有过节的习惯完全是小时候在家里养成的,小时候跟着外婆后来外婆又一直在我们家里,所以每个节日里都有外婆的记忆。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要到节日的时候外婆就开始忙了,尤其是端午节,因为外婆要给我们包粽子的,那一大盆的米,一小碗一小碗的红小豆、肉、红枣、还有蚕豆瓣,再就是更大一盆的粽叶,还有绳子,为了区别不同馅的粽子,外婆会在粽子外边做上记号,然后一样样地告诉我们,哪个是咸的那种是枣的... ...

小的时候总是看着外婆包粽子,她一边包一边说着歌谣,长大了跟着外婆学着包粽子,来到美国了就剩下我自己包粽子了,每当我包粽子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婆,想起她笑眯眯看着我的样子。我从小就不灵巧,可是外婆从来没有数落过我,总是非常耐心地告诉我应当怎么做。我想这也许是我一直思念外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现在人们过节的时候多数都是外出旅游,其实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消费,可是过节的气氛少了很多,那种一家人在家里忙碌着准备过节和过节时候吃团圆饭的那种感觉已经渐渐地消失了,替代这一场景的就是乌秧乌秧的人在机场、在车站、在拥挤的路上。

人们都说怀旧的人是因为在变老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这样。前几天看了《流行无限》,节目请来的是于丹,专门讲人们过节的道理,她也很怀念小时候在家里包粽子的感受,很多人不喜欢她,说她说的不好,我感觉是因为人们先在都在向往超前,向往现代化,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逐渐在远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学习别人没有什么不好,可是不好的是忘记自己,放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很多人感觉到了西方就能学会做一个西方人了,会说外语了就能是一个外国人了,岂不知人和人的交流以及相容并不仅仅是靠语言的,很多是靠脑、靠心。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让我们知道彼此是否能够相融,这就是人的神奇所在。

一些人以为自己很有本事,想象的自己能够胜任一些职位,当这样的想法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感觉是没有受到重用,很多人为此要离开自己的岗位甚至离开自己的国家,以为到了一个看似民主的地方就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了,以为到了一个自由的王国就能真的自由自在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多数人以为的都是错误的,因为你的脑是自己的,人家的脑是人家的,你跑到人家去想要主事儿那真的有点本事才行,这个本事不是语言能力也不是起早贪黑地劳作,而是真正地用脑用心,真正地为了你现在的所在地奉献,只有这样人家才会接纳你,只有这样人家才能让你融入,而不是按你自己想的,改变别人改造别人。

当我们离开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当我们流浪到了另外一个貌似最好的地方,一个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当我们在这里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的时候,我们回头看看想想,其实我们的心依旧还在我们的老家。我们无法忘记我们的母语,我们无法忘记我们还生活在那里的亲友,我们甚至更喜欢回忆我们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

就像我,总是能想起爱我和我爱的外婆,尤其在今天,端午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