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培植涵养的良法 WU YUAN
文章来源: wuyuan82009-01-03 00:05:15

内在美是何处得来?诸位请参考,参考!

吾人总觉得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造作,就是个人的行为呢!相信人人都很重视他人的行为,但是通常都把自己的忽略掉了。所以古人有云「不知所为」。这句语常常用来指责别人,但是指责的人和给别人指责的人双方有没有了解这句语的涵意。听了之後,重点是彼此之间有没有学到如何去解读这句语来改善自己。「不知所为」让吾人把它接下去来解读吧!「所为不知,又何知是所为」。既然对方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适当,当下骂他可以令他切实看清楚吗?不论是大人或是小朋友都需要时间去消化他们脑袋内头的讯息。通常都是我们太急了,要别人马上改过来以自己为主。说他人容易是因为我们对别人有期待,当期待不如我们的所愿,就冲口而出骂。教导别人是一件难的事,骂比较容易多因为不用化很多时间,反而指导别人会耗尽时间和耐心。很多时後人们不愿用心去引导他人,我们的行为没法促进都是这个原因。没有人确实引导如何去矫正自己;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自己的行

 

良方就在此:

 

【华严经】梵行品(卷十七)

 

 「如是观己,於身无所取,於修无所著,於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末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著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想法故,观无想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简单说∶使用一个平等心来看待一切。

 

「义理上的名言分别解读不过於人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之所限,所以不用马上下判断,固定,或不固定是不由我们去确定的,该有保特圆融的善观。」这是从吾人诵读佛典里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