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婆家行(结束篇):舌尖上的山村蔬果和家禽
文章来源: 广陵晓阳2015-12-23 06:22:28


如果说我出生和成长的故乡古城扬州之秋有诸多历史文化沉淀的美,那么,我先生出生和成长的故乡浙江中部的山村之秋则有天然去雕琢的原生态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首首咏秋的古诗是我婆家山村之秋的风景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春华秋实,山上山下的农产品和山珍野果则是山村之秋的内涵。



音乐《琵琶语》

1. 山村蔬菜

照片1:站在自留地拍摄到的我婆家小山村。

照片2-3:长势喜人的绿油油自留地与杂草丛生的自留地。根据大约3年前的信息,因为义乌商品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以及继续发展对人力的需求,在义乌的外地人有130多万,而本地人只有70多万。遗憾的是由于农业生产从经济角度不再吸引本地人,因此大片良田被荒芜,也有一部分被租给外地人使用。因为我们家只有我婆婆一人是农村户口,所以,只有一小片自留山和自留地。以下记录的大多数是乡亲们的农产品。

照片4:生长在自留地里的毛豆。

照片5:生长在自留地里的秋葵和其它蔬菜。

照片6:生长在自留地里的玉米。

照片7:生长在自留地里的生姜以及从自留地里收获的新鲜生姜。

照片8:生长在自留地里的芋头以及从自留地里收获的的大芋头(比小红薯还大)。在自留地里芋头的另一侧一大片绿色植物是甘蔗。红糖就是从甘蔗中提取的,义乌红糖的质量远近闻名,曾获巴拿马国际金奖。

照片9:生长在池塘里的藕和茭白。

照片10:收获的藕以及家人做的清炒藕片。

照片11:收获的茭白以及家人做的清炒茭白。

照片12:从自留地收获的芝麻。

照片13:从自留地收获的冬瓜、南瓜、扁豆、大蒜。

照片14:这是用自留地生产的黄豆磨出的新鲜豆腐。婆婆知道我们喜欢豆制品,几乎每天从到村里卖豆磨的人那里购买新鲜豆腐做给我们吃。

照片15:除了新鲜豆腐,先生还特别爱吃豆腐皮。这是家人做的豆腐皮煨小排骨。

照片16:这是婆婆老人家做的馄饨,馅心主要是豆腐与稍许肉末,清淡可口。从28年前第一次到婆家就很喜欢婆婆做的馄饨,很感恩她老人家每年探亲都做给我们吃。有妈的孩子是个宝。

照片17:清明粿(由野生艾草、糯米、黑芝麻、核桃仁、和红糖等做成),鸡蛋葱油饼(放养的老母鸡产的蛋、自留地生长的葱)、不同品种的粽子(原材料也是当地土产品)。

照片18:娘家亲人知道我属猫:-),每次探亲他们都带我们享受丰盛的水产品;而婆家亲人知道我属兔,爱吃蔬菜,每次探亲都使我们享受丰盛的蔬菜。放在碗柜里是当天将吃的蔬菜,平常在家只有公公婆婆以及先生和我4人用餐。


2. 山村水果

照片19:这是我们大姐家院子里的柿子树以及从树上摘的新鲜柿子。大姐家的柿子很好吃,长得像西红柿。

照片20:这是我们二姐家的“筒子柿”柿子树以及从树上摘的新鲜柿子。二姐家的柿子与大姐家的柿子是不同品种,也很好吃。这种“筒子柿”比较小,大的无花果几乎赶上“筒子柿”尺寸:-)))。

照片21:这是先生和我徒步登山时见到的野生柿子树。野生柿子更小,大约只有“筒子柿”的五分之一。一位乡亲正在採摘野生柿子,并且给我们每人一个柿子品尝。野生柿子酸溜溜,不好吃。先生说可以将野生柿子做成酱,营养很好。

照片22:长在树上的桔子以及採摘的新鲜桔子。

照片23:这是先生和我徒步登山时见到的一种桔子树,树枝上有很尖锐的刺。先生说这种桔子很难吃。我说:“大概可以做成桔子酱”:-)))。

照片24:长在树上的青桔和文旦。文旦就是柚子(据介绍,文旦一名的由來是为纪念把此类水果传入日本九州的中國船長谢文旦)。

照片25:长在树上的板栗和煮熟的新鲜板栗。

照片26:长在池塘里的菱角以及从池塘里收获的新鲜菱角。与父母一起下放到农村时,我经常在夏天与小伙伴们趴在小河边或池塘边用长棍勾菱角吃,因为靠近河边的菱角早已被别人摘走了。那是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一:)))。

照片27:从菜市场购买的新鲜无花果和红枣。义乌的枣也是当地土特产之一。


3. 山村家禽

照片28-31:放养的鹅和鸭。

照片32-33:放养的公鸡和母鸡。山村之秋的夜有它的独特之处。因为少了夏虫的呢哝,秋夜就多了一份宁静,公鸡打鸣声显得格外清晰宏亮。聆听和数算报晓公鸡的打鸣是我和先生的一大乐趣:-)))。


4. 蔬菜家禽合影

照片34:每年探亲,总会有几只放养的鸡、鸭、鹅成为我们的盘中餐,觉得有些对不起它们。

照片35:著名的当地特产火腿和羊肉。如今乡亲们也注重健康饮食,主要吃火腿的瘦肉,肥肉剩下。

照片36-37:有机蔬菜和放养家禽大合影。


5. 结束语

至此,今年回国探亲杂记系列的最后一篇写完了。此系列是自我7年前认识文学城以来写得最详细的探亲经历,估计将来不会如此了。谢谢国内亲人们翻墙阅读,也谢谢网上和生活中朋友的跟读。在此,祝亲朋好友们圣诞节快乐、新年幸福安康!

诗人艾青曾经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我们则更多的是因为与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们相互爱得深沉,因为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特别是年迈的父辈亲人们。他们是我们的牵挂,是我们每年回国探亲的原因和动力。

不止一位朋友问过我们:“你们每年都回国,游玩了哪些地方?”在过去的20多年,虽然每年回国探亲,但是,我们只外出旅游3次:带女儿去北京一周,去黄山4天,千岛湖2天。其余所有时间都是与亲人们在一起,或者只是能当天来回的短途旅程。每年那3至4周的探亲时间分散在婆家和娘家之后就显得那么的短暂和珍贵。先生和我心中都明白:年迈的父辈亲人们是看一次,少一次。

今年4周的探亲假很快就结束了。再一次与亲人们和故乡告别,心中有万般的不舍,也有一丝无奈、忧伤、与惆怅。这些年来,我们既亲身感受到故国与年俱增的繁荣,也见识到繁华背后与年俱增的浮躁与隐患。而故乡在这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使我们儿时成长和记忆中的故乡与我们渐行渐远。然而,无论在故乡曾有的贫瘠岁月,还是现今的富足日子,我们与它们的恋情继续着。祝福故乡的亲人们、祝福故乡。。。。。。

照片38:坐在家门口的92岁公公(用手机拍摄,可惜有些模糊)。虽然听力下降,但整体健康状况良好,老人家依然思维敏捷。3年前探亲告别时,为了安慰流泪不舍的公公婆婆,我对老人家们说:“爸爸妈妈,我们明年春天回来看望你们,给爸爸庆祝90大寿。明年春天我过50岁,与爸爸在同一个月,只相差4天。我与爸爸一起过生日,沾爸爸的光,我们加起来庆祝140岁。”老人家们被我的话逗笑了,连连点头说:“好!好!好!”。今年,刚回家不久,我就对公公说:“爸爸,过8年,你100岁,我60岁,我们一起庆祝160岁生日。”老人家开心地笑了,说:“人命长短主要还是在天,不知爸爸能否活到那天。不过,爸爸一定珍惜身体,希望能与你一起庆祝160岁生日。”我被老人家的豁达感动得眼睛湿润了。祝福我的公公婆婆和所有在故国的亲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