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2)
文章来源: 心之初2020-04-19 00:53:53

上大学的青春记忆很像恋爱,想的全是温润浪漫。其实真的上了,日子寡淡得紧。每天三点一线,三顿两倒。说“顿”是因为吃不太饱。早上稀饭咸菜,中午米饭一菜。菜不是锦酱肉丝,通常是想不起来。多是大白菜熬肉点点,茄子煮粉条。晚饭吃面条。

青春的肚子,喜欢货真价实的干货。完全不用操心消化。我们这些“五0后”,人生最亏的就是青春的肚子。脑袋里被灌了很多米汤,肚子了吃着的几乎全是草料。

成都话很好听。不过我们是物理系关心宇宙太空,研究微观粒子。绝大多数时间听到的都是磁性男话,很少时间能听到频率高听着尖的雌语。

上大学头一年,每天把屁股种在板凳上,我很不适应。人是走物,就该走来走去,走个亲戚串个门,当个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但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甘撒热血写春秋”。我们克服动物性,增加植物性。每天的大多数时间,屁股不离板凳。

成都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我会选“巴适”。成都人说话感情色彩浓重,会的后边加俩字:嘀很。上大学期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考完期末,如果觉得考得不错,就一个人直奔九眼桥电影院对面的小饭馆,点上一个水煮肉片,半斤米饭,一点泡菜,不说话,心里冒出句陕西话:啑(DIE,吃的意思,可别读成英语)。胃满意得,巴适嘚很。看场电影,睡个大觉,第二天回老家(有妈在的家)。

成都好游玩处有望江公园,杜甫草堂,武侯祠。远一点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都是些美不胜收的景致。

望江公园是我们学校的后花园。江说的是锦江。一生漂泊,吃个半饱,“语不惊人死不休”给后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美妙诗篇的杜甫有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望江公园里,时时都是春色。公园里有各种各样的竹子,千姿百态,万千气象。当年中国人刚刚死去活来,柳暗花明,没有人会谈恋爱。公园走的大多都是男和男女和女我们的同学。

前几天还和我们班的一个二婚老头同学在电话里聊。他说上大学学物理真耽误了的玉树临风和浪漫才情。要是当年哪个黄昏,整上个妹娃,望江公园里头走一走,散散步。呼吸呼吸鲜竹子的空气,配配,用现在话说:爽歪歪。人身(四川人读不清“生”)该有多美好?

青春走远的连背影都看不清了。偶尔会想起青春的味道。“往事只能回味”,不对吗?回味是为了获得勇气,以面对越来越老的生命。

望江公园的一个胜景是薛涛井。她是唐代奇女子。回文诗写得好,十足的女汉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