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的外交官说句话
文章来源: bambooseven2010-05-09 09:24:52

   

     郁领事的事情出了以后,我在网上看了几篇文章,觉得有一半是客观公正的,尤其是有一篇提到了"维也纳公约"的一些细节,觉得作者是在认认真真地就事论事。而另一半则是无知的,臆想的成分很多。不仅对郁先生本人有诸多莫须有的微词,也对中国外交官这个整体发表了很多不实的谴责。

    我最不喜欢在网上与人争论,所以看了虽然不满,但也还没有说什么,但是说点什么的冲动越来越多。昨天看到一篇文字,这样的不实和臆想之词真是太多了。也许我是碰巧知道文章中提到的对中国外交官,以及外交部的一些事实,所以忍不住站出来,为中国的外交官说句话。我也知道,这个时候说这些话,很可能会遭到砖头的待遇。但是明明知道有人在胡说八道,还沉默不语,有违我的良心。

    我看到的对中国外交官的谴责,有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可笑。这个谴责是说,这些官员在国内享受特权惯了,把这个坏习惯带到国外来了。这样说是很意气用事的。因为没有人列举出中国外交官在国内有什么特权。

    外交官是沾了"官"这个名字的,最没有特权的官了。我所知道的,外交官在国内享受的特权是,1,拿外交护照。2。在机场走绿色通道。这是每个国家的外交官都享有的权利。除此之外,我所认识和知道的中国外交官,并不享有国内的实权官员们享受的那些特权。曾经去过一位前驻美大使的家,也不过是干净整洁,比普通人家多一两间房间的地方,没有豪华可言。有人曾经告诉过我,外交部是个"清水衙门",这里有很多兢兢业业工作着的,非常优秀的外交官。我尊敬他们,因为我的确是认识很多这样的人们。他们大多是我的叔叔阿姨辈了。在我的印象中,他们穿着朴素,言谈儒雅。这都源于他们所受的训练。因为进入这个部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在过去,一旦当了外交官,也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据我所知,新中国第一次认真培训外交官,应该是1964年。(如果有人知道更早的,请告诉我)。当时国家从一些相关大学里选了一批学生,送到欧洲的某个国家去上学。当时的中国是多保守呢,这些学生连城市的大街都没太看清楚,都是大轿车接送,从学校到宿舍,再从宿舍到学校。这一批外交官,在后来的三十多年里,都成为了外交部的中坚力量。应该提到的是,这里很多学生,都是普通出身,有很多都是农家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考到诸如北京外语学院一类的学校,才被选上的。

    中国当时的外交官政策( 文革期间),非常不人性。外交官出国,一任四,五年,不许带妻子和孩子,只有中间的一次探亲而已。大约在1984年左右,外交官才能带家属(妻子或丈夫),但是不能带孩子。这样的骨肉分离,中国的外交官也照样为国家工作。其中的苦处,只有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知道了。大约在1999年左右,外交官的孩子可以探亲了,但是时间还是很短。后来的政策改革,我虽然不太知道,但是从郁先生的事来看,现在是终于可以带妻子和孩子了。多年以后,中国的外交官们终于可以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一样,享受普通人的家庭快乐了。

      要被派到美国这样的国家当外交官,英语一定要非常好。很多人的英语,可能不输于美国人。因为往外交部输送人才的大学,我所知道的主要有两所,北京外语学院和外交学院。这里的学生,很多英文好得可以做同声传译。所以网上有人说,郁领事英语不好,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关于不了解驻在国法律,也是不成立的,外交部这样敏感的机关,对外交官的培训,或者说纪律,就是遵守驻在国法律。这样的纪律是非常严明的,不遵守有丢掉工作的可能。

     昨天看到的这篇文章,还有几处,我想特别指出,是不正确的。

    "中国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有很多是外交部元老的子女,有根有底,没有根底的人再优秀也进不去外交部,就是进去了也够呛能爬上个好位置,摊上个好国家。"

      我很想请问这位作者,你怎么知道的?请举个例子。

      据我所知,被派到"好国家"的,并不一定是"有根有底"。很多是凭着业务好,家庭出身不一定有什么特别。至于"没有根底的人再优秀也进不去外交部"更是胡说八道。

     "外交部将国家分成1类2类3类,如果被派去非洲或者其他条件差的国家,一年得几次疟疾,估计就不觉得外交部是什么好单位了"。

      关于国家的分类,我不太清楚。但是关于非洲,我至少认识两位驻非洲国家的大使,从没得过疟疾。工作出色,安全回国。为什么这样侮辱非洲国家?至于分到欧洲国家还是非洲国家,和语种有关,和每个外交官的个人发展也有关。

      "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现在几乎中国所有的企业部门,安插的都是本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子女,法院的就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在法院,铁路的安排在铁路,总之是干哪行吃哪行,外交部又怎么会例外?"

      这也是作者的臆想。如果作者知道数字和比例,请列出来。事实是,很多外交部的子女,反倒没有进入外交部。可能知道这是一个敏感又比较清苦的职业。但是近年听说外交部也进行了挺多的改革,很多比较年轻的外交官得到了提升。听起来是个好事。
 
   "  其次,中国外交部在选拔驻外官员时,一直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为纲领。刻意不选拔头脑灵活,了解西方思维行事方式的人。"

     我想问作者的是,你了解中国外交部选拔人才的方式吗?如果知道请说出你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你是在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评论中国的一个部委,没有根据,为什么说这样不负责任的话?

     我所知道的,中国的外交官需要在当地和很多政府官员打交道,要了解当地文化,礼仪,读报纸,要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文章,很多时候是驳斥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不公指责。要做到这些,怎么可能不了解"西方思维行事方式"呢?
     
     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应该就事论事,尤其在美国多年的人,都应该懂得这个道理。郁先生和警察在当时,当地的事情,肯定有误会的成分。可能他不知道后面的车牌被盗。可能他停车后等警察来处理事情的时候判断失误。可能他本人的性格不是最有耐心的。但是,在他亮出领事身份之后,警察还敢动他,是警察的第一个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警察闯入中国领事馆,是警察的第二个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行为。中国政府一定得和美国政府严正交涉。外交豁免权是全世界都必须遵守的。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更应该时刻记得-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还有人说,中国领事馆的车库,没有明显的标识,这个是中国的错。我想请问,现在的中国领事馆,在这个地址多久了?为什么美国警察不知道这个地址?这和"误炸"中国使馆是一样愚蠢的借口。

     这位作者还另外写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认错。这个就更可笑了。外交无小事,事情发生到了美国警察闯入中国领事馆这个程度,已经不是民事纠纷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一样,有两个特点,一是霸道,没理也要讲出理来。二是任何时候都是BUSINESS MAN。到了外交层面,没有什么对错,只有两国力量的搏弈和当前利益的衡量。我认为不管事情当时是如何,两方都必须找到适当的外交辞令来解决这件事。中国政府更是不能有一点软弱!

     事件发生至此,我相信有关方面还在交涉。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双方肯定都有判断失误,或者误会的时候。但是我认为,第一,不可以把无端的责难加到中国外交官的整体上面。第二,不要忘了,中国领土的神圣。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尊严和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