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音乐的回忆
文章来源: bambooseven2009-04-25 21:48:35



    
     有一本"艺术心理学"里提到----音乐,是唯一没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

     那它为什么要存在呢? 



      小时候就开始喜欢音乐,要感谢父母的熏陶。最初的时候,是听民乐。最喜欢的,是优雅雍容的"春江花月夜"。至今没有在西方音乐里听到过同样从容的节奏,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韵律,就好似只有东方女子才有的那种特别的魅力。还有"彩云追月","花儿与少年"。。。总记得爸爸录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民乐,严肃的播音员,声音都象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小学,在父母问我要学什么乐器的时候,我选了二胡,天知道我为什么要选二胡?反正那时候家里肯定是买不了钢琴。

     所以开始每个周末去老师家上课。

     老师有一个不寻常的姓氏,他姓郁,猜想他年轻时候也一定是个清秀的美男,至今记得他的样子,瘦长的脸颊微微凹进去,戴朴素的眼镜。在他窄小的阳台上,养着很多很多盆仙人掌。

     同样的一把二胡,在郁老师手里就能发出浑厚的声音。在我手里,就只能拉锯了。郁老师是如此的温和,我从不记得他对我高声说过话。只是,我常常受到来自他的和妈妈的双重威胁--如果上课上得不好,就得住在老师家,练好了才能走--这比什么都灵,我每次都被吓得够呛。

     从练习单音,到拉曲子,我渐渐对二胡有了些感觉。开始知道刘天华的曲子的时候,有惊艳的感觉。"良宵"的优雅是我所熟悉的中国式的从容。而"光明行"就有很阳刚的美感。但是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烛影摇红"。

     那是普通的夏天夜晚,家里的木地板刚刚漆过,是平滑的深红色。家具都搬开了,屋子里空空如也。门开着,爸妈都在院子里乘凉。我在有回音的屋子里拉了这首"烛影摇红"。微响的回声让我觉得象在舞台上一样。悠扬的旋律在漂着淡淡油漆香的房间里流淌,然后又漾出门外,在夏夜里散开至消失。。。

     他们两个,还有邻居的大人们为我鼓掌了。啊,就是那一次,我也沉醉了,为了优雅而与众不同的曲子"烛影摇红"。

     学了几年的二胡,最终被我放下了,但是,那些美好的旋律是在心里放着,永远不会消失的。

     在听了很多音乐之后,我的脑子里开始常常响起各种声音,有时它们是如此宏大,有时它们又是如此的忧伤。它们交叠在一起,在我的小小的身体里冲撞,有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拿它们怎么办。不由得想,也许,长大了应该从事和音乐有关的工作?

     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钢琴班。我很想报名,但是又有些情怯。在我心目中,最好听的乐器,就是钢琴了。但是,那比我身体宽很多的,88个琴键,看上去象是不可征服的一个军队。。。虽然没有报名,还是常常去偷偷看同学练琴。

     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台湾转来的女生,弹得一手好琴。那时候理查,克莱德曼风行,同学弹给我听的曲子就是他的"水边的阿地丽娜"。

     当她弹起那首曲子的时候,我以为听到了天籁。叮叮咚咚的琴声,如水从高音流到低音,把我的心都浇湿了。。。我死缠烂打地让同学教我弹那首曲子。她真是够耐心,硬是教会了我这个一点不会弹琴的家伙。

     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出这样美的旋律,我当时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满足啊。。。

    上了高中,父母看到我如此喜欢钢琴,终于答应让我学了。记得我的钢琴老师姓陆,她头发已花白,但仍然非常有风韵。当她随手在琴上弹给我听一首简单的练习曲"蝴碟"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了闪动的翅膀,听到了花粉扑落的声音。我几乎爱每一首小小的练习曲,除了枯燥的琶音练习。我把那些小奏鸣曲都记在心里,尤其是那些莫扎特的,和贝多芬的。。。

     音乐就是如此神奇,当你学习这些大师的曲子的时候,你可以跟着每个音符,体会他们的心境,和技巧。莫扎特是如此充满童真,而贝多芬就能让简单的音符组成震撼的旋律。谁都可以弹奏他的曲子,但是境界可以是天壤之别。。。

     我喜欢音乐。它给我的心灵所带来的,不可形容的欢愉,让我想到了把它当作终生的职业。

     可是,音乐对我来说,是最高尚的艺术形式。我不能想象,如果我拿它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又不能做到最好。。。会是多么痛苦。

     在爱之入骨的艺术面前,我退缩了。我选择了其他的表达方式,希望永远把音乐当成与谋生无关的爱好。

     在高中之前, BEATLES , MICHAEL  JACKSON , SIMON & GARFENKAL 在学校里大行其道,我常常被爸爸嘲笑,不懂得听好的音乐。爸最喜欢的是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那些曲名都被他工整地抄在磁带的封面上。"艺术家的生活","皇帝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还有一首叫做"酒,女人和歌"。啊,每一首我都能背了,烦不烦啊?

     但是,在某一天,我把爸的一盘磁带放进录音机里以后,开始爱上了古典音乐。

     那磁带上写的是"柴可夫斯基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从耳机里传来的声音彻底把我淹没了。

     在某一段温柔的慢板响起来之时,我感觉到泪水从脸颊滑落,掉在书桌上。这是为什么?我完全不明白。音乐是有魔力的东西,它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后来,又爱上了忧郁的肖邦,绚丽如同浮世绘的德彪西,和深情而阳刚的拉赫玛尼诺夫... ...
  
     因为要参加视觉艺术的考试,我不得不放弃了学钢琴。总是想,什么时候再把它捡起来,如果在有生之年学会那首肖邦的"离别曲",也算没有白活了。。。

     音乐的魔力,谁能阻挡呢?

     … …

     后来,后来很久没听新的音乐了,后来几乎忘了音乐有多美,多么接近灵魂。

     … …

     在开这个博客的时候,渐渐把喜欢的音乐收集起来,但是,开始觉察出我在音乐面前的浅薄。很久很久没有亲近音乐了。

     在某个晴朗的月夜,我又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钢琴。。。









"春江花月夜"




刘天华 ---"烛影摇红"



肖邦--"离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