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听昆曲"牡丹亭"
文章来源: bambooseven2009-02-20 21:09:03



去年冬天在北京。




故宫后门的护城河。



四合院的一角。



四合院改建的HOTEL。



Lounge.



院子里墙上的传统木雕。



这里通向后院。



国子监街的四合院。



古玩城。



艺术家王晋作品,绣在塑料上。



三里屯新建的酒店"瑜舍"里的艺术品。






朋友介绍我去看"厅堂版"昆曲"牡丹亭",非常精彩。演员只有21岁左右,观众也非常年轻,以二,三十岁为主。





"南门仓"的"天下粮仓"门口,这里每个周末上演昆曲"牡丹亭"。
灯上写着每一幕的名字。



剧场里的布景之一--玻璃金鱼缸。



"牡丹亭".



要开演了。



演员谢幕(中间禁止拍照)。



杜丽娘。



柳梦梅。



每幕开始之前,演员之一把下一幕的名字手写在白灯笼上,然后挂起来。很别致。




剧场里的旧屏风。


汤显祖的词写得很美,抄录一段最有名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附--"牡丹亭"故事梗概( 转自网络) :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剧情梗概: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从老塾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丽娘醒后,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阳安抚史,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画中人就是梦中的佳人。丽娘魂游后园,再度与梦梅幽会。梦梅根据丽娘的嘱咐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一齐到了京城临安。梦梅考中了状元。丽娘遇见在外避难的母亲和春香,解除了父亲对梦梅的误会,全剧以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