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微博
文章来源: 楚天碧霭2011-03-27 05:19:01

   
    最近比较事多,一空下来只想发呆,动脑筋的事一概不想做。事一多,记忆溢出。很多原本可以写在笔下的东西一转头就忘。
    挑两件比较新鲜的事,录下:

F1方程赛
  
    对F1方程赛的关注源于中学时期。那时候的F1赛道是巴西车手塞纳的天下。德国小子舒马赫只是贝纳通车队一位初出茅庐的愣头小伙。
    后浪追逐前浪,前浪在94年意外身亡,使得舒马赫横空出世。
    塞纳,港式翻译为冼拿。那时有关赛车的体育节目大致都是从香港这边录制过来,所以冼拿这个称呼印象更深刻。
    
    我为何会喜欢F1?这个问题连我自己都答不上来。
    说喜欢,因为我可以在电视机前一坐一个小时,就在那儿看车转圈儿。对很多旁人来说,这绝对是浪费时间。可我又不狂热,在墨尔本十多年,F1每年都有墨尔本这一站。一到三月下旬,离开Albert Park方圆4公里的地方谁都逃不过那个引擎的巨大轰鸣声。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现场观看。
    似乎远远地关注已成为一种习惯。
    只要它在,就好。

    塞纳之后,F1里的车手,我喜欢的是舒马赫。不管他是否年少风发,还是壮年沧桑;不管他拿第一,还是被淘汰,似乎别人没法替代他的位置。
    这种奇怪的情结,对应的不只是舒马赫一个,其实是那一整个年代的人。
    有关世界杯,有关网球,有关歌星,有关歌曲,甚至电影,无一例外。
    竟似只是与我的青葱有关。

    今年,凑巧获得两张F1周六排位赛的入场券。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带着女儿去。
    年幼的她对F1赛事是一窍不通,唯一能联系上的是她终于明白了在她学校听到的巨大噪声是哪儿来的了。
    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我的记忆被击打了一回。女儿却是不领情的,虽然在赛场里有吃有喝,她仍旧不能明白这种除了听噪声,根本看不清从眼前飞过的赛车的比赛有什么吸引的地方。不过,即便如此,她还是学会了从车身的图标和头盔颜色辨别车手。因为我告诉了她,舒马赫"is my hero."
    坐在看台上的女儿虽然懵懂,却一点不影响我乐滋滋的心情。等她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曾经这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微博

    拗不过国内朋友的相邀,我终于使用新浪微博。
    其实去年就注册了,当时只为方便阅读,没想自己使用。我对这种新鲜事物有抗拒心理,所以facebook和twitter一概不用,而且觉得自己从来不是话痨——原谅偶对微博的错误理解——有一个博客已经够我忙活的了。
    一邀再邀,再推却便会有不妥嫌疑。
    于是,登录。
    摸索探究半天之后,才搞明白如何发言。
    努力跟上时代的拍点,这叫什么来着——
    与时俱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