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走: 9.绍兴游记
文章来源: 楚天碧霭2005-04-18 18:29:50

    

    居于上海,所以江浙一带成了楚天活动最频繁的地区。绍兴是个好地方,我只去过一次,而这唯一的一次让人印象竟然深刻。

    能让人记忆不灭的处所,大凡是因着某人、某事、某情、某景。绍兴占全了这些因素。虽时光流逝,人、事、情、景都在脑后,而承载这些要素的地方却留在了心里。多年后再次回想起来,闪动在那里的俨然是昔日的吉光片羽,和沉在心底愈来愈浓的感受。不管是之前,还是以后,能让自己有冲动写下的地方,或多或少地都与我有着化不去的纠葛。记录在笔端的,应是淡若烟、轻若尘的记忆,亦是我莽莽撞撞一路走来的印记。

    大学一年级的秋天,刚和班里同学混熟的楚天与几个特别投缘的男女死党相约出游,目的地便是绍兴,而这一呼居然百应。到后来几乎是整个班级一同出发(其实没那么吓人,我们班总共就14人),还外加我们班的班主任。一定会觉得奇怪,怎么会允许班主任参加?原因就是,他比我们只大6岁,完全不是那种事儿爷,事儿妈类型的马列主义老公公。有他同行多了不少乐趣,因为他的缘故,一路追随而来的竟然还有旁系四年级的男生。可想而知,他自己根本还是个玩心很重的大男孩。

    我们这一行浩浩荡荡十几人,兴奋加上散兵游勇,居然还没有上火车,便丢了人。一半人坐在火车上快要出发了,还有一半人的影儿都不见。班主任没法子,把已经在火车上的我们几个往那高班的男生这儿一推,说,你帮我看着,我得等他们几个去。说完,便在火车启动前的一刻,又返身回到了站台。这举动让我们在火车上的几个当时就有点傻了,这算怎么回事啊。一路上就在嘀咕,这可真扫兴,还没有玩呢,人就已经散得七七八八了。

    火车行驶了几小时之后到达绍兴,下火车的时候,我们已经作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我们几个游绍兴,和他们那些没赶上的说拜拜了。因为那时又没有手机,我们既无法知道他们的情况,也无法告知他们我们的动向。出了车站,便在附近找了一家还算干净的招待所登记好,把行李什么的安顿下,几个人就开始出门晃悠了起来。来到异地的兴奋感,很快就代替了沮丧,一边走一边商量着找咸亨酒店喝酒去。就在我们信步漫游,准备问道的当口,有个人影一下子挡在我面前,那架势象是故意的。我心里自然一惊,而旁边那死党男同学也以为有人想对我不利,忙把我往旁一拉正要理论,却赫然发现,笑嘻嘻站在那儿堵着我的竟然就是我们那班主任。我们这几人,一下子开心得象炸开的油锅,忍不住在街上大呼小叫起来。他们居然坐了后一班的火车一个不拉地跟上来汇合了,而且也登记进了同一家招待所。
       
    吁,长叹一口气。一场虚惊之后,也为绍兴之游凭添了些许乐趣。

    时间短,因而我们在绍兴玩的地方不算多,可是各有各的特色。夜游府山公园是比较刺激的一个活动。刺激是因为我们没有买票(这次在先,圆明园在后),而且是在公园关门之后,从小边门溜进去的。沿着后山小路上山的时候,太阳已经西下。我们几个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鱼贯走在树林中,一边走一边自己吓自己。一会儿以为巡山的人来了,一会儿以为迷路了。既兴奋得在山里大喊,又不时催促走快点走快点,就怕让人逮了去。真是小孩子呢。

    其实府山公园里有不少遗迹,越大夫文种之墓便修于此处,还有越王台和越王殿。匆匆走过,却没有看得很仔细,只记住了自己当时站在山包上,看日落西山和月牙儿东升在同一片天空时,年轻的心里已经学会了感慨,并悄悄留下了某个人的影子。   

    那晚,大伙儿很开心地聚在一个小酒馆里,居然没有去成咸亨酒家。我们赶去的时候,已经关了门。很遗憾,没能做一回孔乙己,也没有切身体会一下酒博物馆的魅力,只能在门口长嘘短叹一番。不过,那个夜里,酒却没有少喝。去一次绍兴,喝一回花雕的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聚在一起喝酒,免不了有酒令。从老虎棒子鸡,一直到成语接龙,喝得晕晕乎乎,头重脚轻的出门。人当然没有醉,可心里却有点飘飘然,醺醺然,这感觉挺好。不常喝酒,可那次的印象很深。自打那日起,班里每逢聚会都象一个小小的雅聚。有聚必有酒,有酒必有酒令。不是划拳那种,而是真的酒令。通常由我们女生准备,象签一样,抽到哪个,就得按里面所说行事,很有趣,很动脑子的那种。现在想想,还真是风雅得紧。如今,这样的兴致早已随风而逝,让人有点神往,又有点唏嘘。

    就象楚天在绍兴突然开始的那段感情,甜蜜却让人苦恼,黄酒好喝,却后劲极大容易上头。所以不胜酒力之人,千万别小看了它的厉害;如同不知爱情深浅的人,千万别一头扎进那坛子里去。

    绍兴是水乡。而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坐乌篷船的经历了。绍兴的乌篷船又称为脚划船。船身修长,上面罩着乌黑的篷。篷能前后移动,让人可以进出自如。船里铺着干干净净的草席或是篾席,上船时得脱了鞋,席地就坐。人少时,自然可以两人相对,中间放一张小桌,盘腿而坐。饮一壶茶或是暖一壶酒,定是很惬意。坐在船里,行进在浙东的运河上时,感觉真是很棒。船家以手中的桨当舵,用双脚踩着另一柄长桨,一窜一窜往前行进。如果想要加速,便会手脚齐用,这时船头会微微往上翘,船家微微喝着号子,那样子煞是精彩。船贴水而行,人坐在船里如同飘在水面上一样,轻轻巧巧。热了,将乌篷拉开,透透风;冷了,可以将篷再合上。人坐在里面,只看见船家身后那片蓝天,和他那双饱经风霜的大脚。我曾趴在舱里从下往上拍过一张船家的照片,很不错的一张,可惜都留在了上海,没有带在身边。这么多年过去了,连同记住的语文课本里的那篇鲁迅的文章,乌篷船依旧在记忆里,连着水,连着社戏…...

    绍兴郊外的兰亭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忘了是坐船还是坐车去的,可能就是坐乌篷船。它不似陆游的沈园,一首钗头凤,无端端地让人心情低沉,几声错、错、错莫、莫、莫,无奈又销魂,那意境让人无福消受。如今是到了能领略那红酥手,黄滕酒的年龄,却又反过来叹:记得当时我们年纪小…”

    说回兰亭,十几年前的印象,应该和现在的兰亭有点不一样。

    兰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处种过兰草,(绍兴又是兰花的故乡,有千年兰乡之称。楚天和兰有点渊源,此处不多说。)汉代时设过驿亭,是为名。而真正让它名噪大振的却是因为晋朝王羲之在此挥就天下第一行书。对我而言,景区内的鹅池碑亭,兰亭碑亭,甚至流觞亭都可以一笔带过。因为这些终究是后人造的景观。值得一去的却是御碑亭后的那片绝妙兰渚山坡和绕山而流的兰亭江。称它为江,实际却是一浅溪清流,王羲之真正玩曲水流觞雅戏的地方当是这小溪的上游。

    兰渚山脚下的兰亭江清澈见底,游鱼卵石历历在目。野草萋萋,微风习习,去的时候竟然没有人影,只有我们那几个。任我们年少轻狂,还是被那样的感受所折服。真正留下历史的不是那亭,而是这满坡的树影摇动,是满地的落英缤纷,和那静静流淌在山陂下的溪流。

    也是从那时起,一路继续游山玩水,可看风景的眼光和视角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开始从容地感受,淡定地回味,一切沉入心头。

    确实在那里静坐遐想过好一阵,没有喧嚣的杂音,只有鸟语和水潺潺流过的清音。让人很想念。

    只是在绍兴逗留了两天,而这两天却让我记到现在。此为十几年后的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