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生意。讲求的无非是投入产出和现金流。
假定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62岁退休周游世界。中间工作四十年。
以老钟的标准生活方案而言,就是当一辈子工程师。以当下购买力为基准,差不多就是十万刀一年。四十年四百万,税后约二百五。这个大体就是美国T10%的水平。
假如读医,多六年学校实习。学费生活费多花五十万。挣钱年限也短到三十四年。以二十万每年记,一共是六百八十万,税后约三百四,净挣二百九。折腾半天进展有限。因为都还是个体劳动。虽然医生差不多是T3-5%的水平。
那么是不是当医生比当工程师更牛呢?当然不是。而是T10%的人只能当工程师。T3%的人可以选择当医生,也可以选择当工程师。或者说同样有天赋又努力,花时间像上医学院那样努力钻研新技术,推后家庭,那么也可以挣到二十万,甚至更多。医生垄断固然保障了高薪,但是也限制了发明创造和工业化复制能力。
而MBA是更进一步地脱离个人奋斗的范畴。读MBA有没有效果,不是因为MBA本身。不拿CS学位能不能搞CS,太能了。早期在车库里折腾的时候,很多大学根本没有CS专业。不上医学院能不能当医生,太能了。医生几千年,医学院才一两百年。不学MBA能不能经商管理,很多大老板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呢。
但是时代在进步,术业有专攻。学了MBA也只是入门,未必能成什么领导。但是不学MBA就不入门,难免犯低级错误。实际上,想入一行,不学习是不行的。无非是正规学,还是自己杂学。这里面需要投入,大头是省不了的。正规学少走弯路,但是现金流难过。杂学时间灵活,但是不够系统缺乏认可。
换句话就是MBA多投入二十万,还只有三十八年挣钱。如果上一个普通MBA,当个小经理没问题,但是未必比工程师更吃香。到T5-10%是可以的。对于原来在T10%之外的人是合理投资,但是却未必有这个资本。对于老钟,有这个资本,但是未必有足够的回报。但是想爬上T1,2,3%,爬T10,20MBA是一条大路。并不能保证,但是机会绝对比不上高。是投了等着上资产税,还是不投等着上遗产税?
又或者说一个T1%的T12或者相当水平的学生,难道就甘于做个T10%的工程师?不管是学医学法学商,发明创造,创业爬楼,都不可能说是本科毕业就可以万事大吉坐享其成了。总会在某个方向是进行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搞新技术新产品更可能全都打水漂呢。读个研究生算是稳定回报的了。
这就是为什么爬藤爬得是EC。因为人生的买卖,谁也说不清什么会赔,什么能赚。哪怕是专业人士M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