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欠妹妹一世情
文章来源: 若尘liu2009-12-29 07:22:41
        按照两年前开博客时的初衷,对我要感谢的人一个个写来: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姨夫,我的大娘,我的导师,我的爱人。我感恩系列散文的最后一篇要写的是我妹妹。用妹妹来结尾,是因为我欠妹妹的太多,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用妹妹来结尾,是因为我为妹妹做的太少,我甚至没有勇气写出。
        妹妹非常的聪明,可是因为家庭困难她小学毕业就缀学了。当时父亲生病了,父母让以优异成绩升入初中的妹妹缀学了,而选择让我上了高中。那时家里日子不是贫穷而是贫寒,同时供应两个孩子上学估计是不可能的。当时那个年龄,我对家里的事情没有参与的意识也没有参与的权力,但可以想象对父母来讲做出这种选择是痛苦的。后来我幸运的考入了大学,而妹妹仍然象我的父母一样生活在农村。虽然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很多,可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好?一年的耕种,收不收看天,即使收了,卖不卖得成钱还得看天。吃穿舍不得放开,时时得为明天而储蓄,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她们而言就是改善生活……这种命运的转折和生活的对比增加了我内心的愧疚。如果妹妹天生笨蛋或者不喜欢学习也就罢了,可妹妹偏偏是那种学习的料:从小学习在班里从来没有掉出过前两名;用缝纫机按图样做货时,她做的成了免检产品;在学习服装裁剪时实践课从来都是满分……当时父母如果把上学的机会给妹妹,妹妹也会一样优秀,现在在农村种地的是就是我。这不光是父母欠下的,也是我欠下的。这种“欠”是一种无奈,非常的无奈。这种欠让你一辈子都压在心底不敢正视和思考,因为时光不能倒流,还是还不清的。
        人缺少什么就会渴望什么,特别是在自己有潜在的能力得到它而没有得到时。在妹妹缀学时她保存了她的录取通知书,那是她有能力读书的证明。她说:“以后不能说是我没有考上,而是你们没有让我上。”妹妹小时候的这句话,在妈妈的心里放了一辈子。在她的同学高考之前,妹妹问妈妈要送什么礼物可以保佑她那个儿时最好的玩伴儿考取大学。她要做的一是为了儿时的友谊,同时也是潜意识里在用这种方式延续着自己读书考大学梦想。后来认识了妹夫,妹妹很满意,两人结婚后小日子过得也温馨幸福,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妹夫上过高中,在知识面上和一般的农村人很不一样。妹妹很喜欢和佩服自己的爱人,其实这种崇拜也是妹妹对知识渴望的延伸。
        妹妹从缀学那天起就开始为家里“创收”,力所能及的做着她能够做的事情。很小的时候放鹅,大了用缝纫机做货再到后来到一家亲戚的家俱厂打工。在工厂生意的淡季“下岗”后,妹妹决定要学做衣服。后来妹妹真的学成了,从在集上找不到地方安摊到现在卖布的都想让她坐在自己的边上;从开张时七个做衣服的到现在只剩下她一个…….后来妹妹带着做衣服的全套设备作为嫁妆到了临村。嫁到临村的一个好处是离妈妈近些,相互有个照应。可事实上我们没有照顾她太多,她可照顾了我们不少。当我把生了病的妈妈交付给她的时候,妹妹说:“妈妈基本是按照我们设计好的路走的,只是天长日久万一照顾有所不周不要怪我,我绝对会尽量。”因为倔强的妈妈执意不住在妹妹家,妹妹就得两头跑。她先退了一部分地,接着又卖了小牛,随着妈妈病情加重,妹妹又把老母猪连同刚生下小猪也一起卖了,做衣服的活也停了,直至后来妹夫在外打工也打不成了。要不是我回家那二十天,庄稼都得扔在地里,只能等着公公婆婆帮忙给收一下。最后,妈妈的丧事也扔给了妹妹和妹夫。对于此事我十分的感激妹夫及他的父母。他们全家在这个特殊的节骨眼上给予了莫大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妹妹能一如既往的关爱自己的爱人,善待自己的公婆。
        虽然妹妹现在已为人妻为人母,在我眼里她依然是那个扎小马尾巴辫时的 “小”妹妹,我们大家仍旧相当然的宠着她,她也仍然是相当然的不客气。我爱人未过门就给她买了一个质量特别好的熨斗,后来爱人给外甥买的斗蓬和镯子妹妹就几乎没有舍得用过。我们出国前的全部家当也都回了山东老家。最近回家照顾妈妈,我经常会做一桌子菜让妹妹一家人来吃,他们吃的狼吞虎咽不说,还经常吃不了兜着走。对于妹妹的这种实在我和妈妈更是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妹妹自己也很满足,她曾不无得意的说“哥哥能出国自己也感觉很神气”“身上穿的从上到下全是嫂子给的”,就连给妈妈拿药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说一句:“钱都是哥哥嫂子出的,我只是负责跑腿。”后来妈妈去世了,农村里有人浮光掠影的讲肿瘤是被气出来的。妹妹更是为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辩护:“妈妈去美国之前胃就不好,一直吐酸水,如果是在家里查出来的岂不成了我气的;如果真的是气的话,也是我和哥哥一起犯的错,因为我们的听话和顺从把妈妈惯的太容易生气了;我就这一个哥哥,就这一个嫂子,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怪我哥哥和我嫂子的……”这些话出自生活在农村的,小学文化水平的妹妹之口让我叹为听止,惊叹不已。爸爸妈妈当年就是侍候了奶奶的晚年而出了力但没有落好。无论如何我和妹妹不想因为养老的事情而产生矛盾,父母的悲剧不能在我们身上重演。
        妹妹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可她并没有什么抱怨,也没有把自己特殊化。她象《平凡的世界》里少平兄妹一样把自己内化到我们那个家庭里,我们一起为这个家不遗余力的付出,也一起高兴着这个家一点一滴的进步。对于妹妹不曾上学而生活在农村我深感愧疚和遗憾,但对于妹妹拥有的正常心态和正常生活我又感到很欣慰和庆幸。我不是在为自己解脱,而是我觉得当我们面对不公平的命运时,我们仍然需要健康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