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的美丽-读《Interpreter of Maladies》(上)
文章来源: 陈默2009-02-20 19:23:39
[序:Jhumpa Lahiri,有孟加拉血统的印度裔女作家,1967年生在伦敦,幼时随父母移民美国。《Interpreter of Maladies》是她的处女作,获得2000年普利策奖。她的第二部作品《The Namesake》一出版就被改编为电影,并获奖。

这样的才华不得不令人羡慕。她人长得也端庄漂亮,丈夫是报社主编,育有两个孩子,全家住在纽约。]

知道Jhumpa Lahiri,是看了《The Namesake》的电影之后。很喜欢电影,就去看了书。非常喜欢作者娓娓道来的风格,于是又找了这本短篇小说集来读。书中那种对人物关系和心理的细腻描写,让我爱不释手。每一篇都有一种舍不得看完的感觉,恨不得慢慢、再慢慢地品味。

共有九个短篇,从我最喜欢的《Sexy》讲起吧。

年轻的Miranda大学毕业后离开中西部的家乡,独自生活在波士顿。

孤独的她喜欢去逛百货商店的化妆品柜台,尽管她只是涂一点淡淡的唇彩而已。有时候,售货小姐给她一些香水的试纸,她会随手揣在口袋里,某一天可能在寒风中的车站偶然摸出来,一缕清香会让她兀自微笑起来。这个细节给我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感觉,因为我也常常这样。

有一天,Miranda在百货商店邂逅一个深肤色、穿深粉色衬衫的男人。他主动和她攀谈,她也因此知道他叫Dev,印度裔,是来给即将回印度省亲的太太买化妆品的。

Dev的太太不在时,Miranda和Dev有了一段露水关系。

有时候,Miranda很盼望她也能有一张和Dev的温馨合影,就像她的印度裔office mate Laxmi那样,把和丈夫在Taj Mahal前欢笑的照片贴在办公室里。尽管Laxmi经常和丈夫为了晚饭吃羊肉还是吃鸡肉在电话里争论不休,而Miranda和Dev从来都心平气和,她还是羡慕Laxmi。

Dev去机场接回到美国的太太之时,Miranda正在商店里闲逛,给自己买了一件漂亮的cocktail dress,还有几件漂亮的小top、丝袜什么的。

Dev的太太回来后,他每个星期天借口要去Charles河边跑步,从郊区的家里开车到Miranda在市区的公寓和她幽会。可是,他对Miranda精心穿上的漂亮衣服视而不见,常常是穿着运动裤、球鞋就直接进入主题。

有一个周六,Miranda帮Laxmi路过波士顿的表姐临时照顾七岁的男孩Rohin,Laxmi好带表姐去享受女人的事情。Rohin乖乖地玩了一会儿,突然要求Miranda把起居室的所有家具都画下来,再把他也画在图画中。“为什么呢?”Miranda不解地问。“因为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看到画,我会记得我们在一起的今天啊。”孩子很平静的说。Miranda心里一颤。

看到这里,我心里也一颤。生活中有多少人、多少事、多少心情不是转瞬即逝?我们却还自欺欺人地说“再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什么的。就算再见了,也物是人非、时过景迁了。我们也应该和孩子一样,把过去当做一张图画而已。

后来,Rohin无聊了,就去藏猫猫,躲在Miranda的衣橱里,发现了那件cocktail dress。Rohin坚持要Miranda穿上给他看,Miranda拗不过他,就穿上了,又穿了配套的丝袜和高跟鞋。Rohin满意地看着,轻声说:”You are sexy.”

Miranda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想想现在的孩子受电影、电视的影响都很早熟,也没有特别在意。孩子又解释说:It means loving someone you don’t know.

看着正在午睡的孩子,Miranda心疼地想到他刚刚经历的一切:父亲在飞机上遇到一个"sexy"的女人,在伦敦中途下机了,任凭妻子在蒙特利尔的家里哭泣;两个星期后,回家拿了两个箱子,决绝地离开。母亲只好决定带着Rohin去加州投奔自己的父母。Miranda知道,Rohin在父母的婚变中懂得了"sexy"的定义。

Miranda又想到了另一个对她说”You are sexy.” 的人,那就是Dev。在Mapparium,他对着站在桥的另一端的Miranda轻轻耳语。Miranda回忆起这一切,心酸地哭了。

第二天,Dev打电话过来,Miranda说:“你记得我们去Mapparium的那天吗?” Dev说:“当然!” Miranda问:“你记得你给我耳语了什么吗?” Dev挑逗地用气声说:“我记得呀……”Miranda知道他不记得了……她说:“你今天不要来,我病了。”Miranda昨晚哭过,声音听起来确实像是感冒了。

第二个星期天,Miranda打电话告诉Dev要和Laxmi去看电影。第三个星期天,Miranda什么也没有说,一早就出门了,在市中心逛,走过了和Dev一同去过的咖啡馆、餐厅,最后在Mapparium门外坐下,喝着咖啡,静静地、静静地看着无云的万里碧空......


我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的淡。所有的感觉都是轻轻扫过我的心里,而不是刻意告诉我主人公做了这个那个,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特别是穿插了Rohin孩子的直觉和本能,解释了人生、爱情、性的简单、直观和冷峻。

她的每一篇小说都是寻常的故事、多样化的人性。对人性中天生的弱点,没有掩饰、没有评判,只有细腻的表述、淡淡的思索。

也许我自己是一个淡淡的人,对于文学作品,我从来不能忍受大哭大喊的悲凉,或是咯吱人、强迫人笑的所谓幽默。另一个不喜欢的方式是试图借助书中的人物告诉读者作者的立场和意图,所以,像《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尽管有朋友强力推荐,我看了两遍还是找不到感觉。 (电影还不错,得益于演员功力吧)。

而Jhumpa Lahir的淡然和冷静,一下就击中了我。

其它的几篇也各有千秋,在下集读后感中再展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