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入川,老不入川
文章来源: 辛泰浩2019-07-02 05:16:00

      外省人:少不入川,老不入蜀
      四川人;少应出川,老不回川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说法很多,很有考究。

如: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女不入藏,老不进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四川省(包括重庆市)自古至今号称“天府之国”,天下驰誉,是人才荟萃、英才辈出的地方。华夏神州的名文人勇武将,巴蜀俊秀,自古风流。
    早期的伟人文人虽然出生于四川都是在川外功成名就的多:

杨雄(YANG XIONG,前5318) 一作扬雄,字子云,蜀都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官吏、学者。少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有《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杨雄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
    诗仙太白赞美其倾国倾城的楚楚动人的美貌。诗魔白居易赞其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即杨贵妃,唐玄宗妃是蜀州司户参军杨玄琰女。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始为玄宗子寿王妃,入宫进见,玄宗纳之。天宝四载进册贵妃。受宠,其三姊均获册封。十四载安禄山叛乱,随玄宗西逃蜀中,被缢死于佛室。

武则天(624705)名曌(zhào)。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其在位时间长,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少小时曾经生活在在四川广元
    司马相如,卓文君,陈寿,诗仙李白,诗神苏轼父子三人,苏舜钦,
杨廷和(YANG TINGHE14591529) 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
其子,杨慎(YANG SHEN)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更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这些人一旦出川成名就很难回蜀。至于司马迁,杜甫,陆游,黄庭坚都是成名之后来川定居一段时间。
    在近代新中国的郭沫若,巴金,张大千都是出川后成名的。
    蜀中四大才女,除薛涛出身西安外,卓文君(邛),花蕊夫人(青城),黄娥(遂宁)都是四川人。
    开国元勋里十大元帅中从这里走出去的元帅有四位: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有“人民的儿子”邓小平。他们有的回过老家,朱德仅仅回过老家一次(1960),陈毅两次(19221959),聂荣臻也仅回过老家一次(1955),
    刘伯承出川后一次也没有回过老家,邓小平九次回四川也没有回过老家。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衷曲,都是身不由己。
   更多的还是有人会想起“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这样一个典故。

巨鹿之战奠定了西楚霸王的领袖地位,然而他的性格暴虐、喜怒无常、刻薄寡恩,又杀害了楚义帝熊心,让全天下的人都站到了他的对面。可以说,项羽所到之处,皆是敌人。他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听范增谏言,不听韩生谋划反将其烹煮。这就导致了他“锦衣还乡”的归宿“自刎乌江”。
   刘邦也是功成以后回家乡与父老乡亲大宴一场。曹操也是霸业有成才回老家共醉方休。

这些元帅们回老家都是兢兢业业,不敢大张旗鼓的,因为他们头上还有伟大的领袖在凝视着他们。
    四川人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也有"贪乱乐祸"之根性。巴蜀从来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地方。先乱后治的传统延续了上千年,甚至早在春秋以前!刘邦起事于此地,刘备建都于此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总是显得与华夏整体格格不入,让历代帝王最头疼也最不愿割舍之地。

老帅们不愿意多回老家,如邓小平说是“害怕”(麻烦当地,兴师动众)?

还是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被当地群众传出不利于自己的“事迹”?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