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我的紫砂壶
文章来源: 金色风铃2008-08-09 16:11:43

我爸是位爱茶之人,对茶叶和茶具自然都很在意,因此从小耳濡目染,我也爱茶,爱与茶有关的文化。紫砂壶一般被认为是茶具中的最上品。

介绍个东西,总得从头说起,先来唠叨一下紫砂壶的历史。紫砂壶在中国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龚春(供春)首先用紫砂做成茶壶。 紫砂壶起源于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开山鼻祖龚春(供春)做的壶称为供春壶,已经不得见了,要是有也得是天价,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20万港币左右。龚春传了时大彬、李仲芬两个弟子,还有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他们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 陈鸣远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他们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他们还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对后世影响很大。 而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还有朱可心、蒋蓉等人。

再来说说原料。紫砂壶烧制的原料是泥土,主要有三种: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紫砂泥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用壶盖轻扣紫砂壶身,会发出清脆的如金属的声音。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但因色泽以紫红色为主,因而称为紫砂壶,三种颜色的原料都可以单独使用,如以不同的比例配在一起,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深紫、栗色、梨皮、海棠红、天青、青灰、墨绿、黛黑等不同的颜色。 紫砂壶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另外紫砂壶是不上釉的。

一件好的紫砂壶须具备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艺;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当壶扳、执握、壶的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紫砂壶是要养的,使用的过程也就是养壶的过程。养壶需要很好的耐心,要在品茶的过程中养壶,而不是在养壶的过程中品茶。养壶如养性,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一把价格昂贵的紫砂壶如不细细养护,其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大打折扣。(以上内容大部分来自网络。)

爸爸有些收藏,最近两年爸爸从他的收藏里送了我几把,我自己也买了一两把,现在就拿来秀秀。这些是我的紫砂壶。

谢谢观看!请继续支持家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