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乱七八糟的屋子该不该整理?(兼于蔡真妮商榷)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09-09-30 13:50:46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孩子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质变的阶段,他们似乎只要求家长“给我饭吃,给我钱花,给我自由。”( Feed me, fund me and leave me alone. )童年时期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好像突然之间变成了一头桀骜不驯的犟牛,生活上也没有章法,邋邋遢遢,最典型的就是他们那乱七八糟的屋子。

那么,对于一个“上初三的儿子屋子里总是乱七八糟的怎么办?” 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对待呢?网友蔡真妮的回答是:“在收拾卧室这个问题上给孩子自由”,因为“不叠被子不洗袜子的习惯对于他们的人生影响不大”。本人不敢苟同。

在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前后( 13 岁),这种“垃圾屋”现象就开始出现了。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的话,会发现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这样的,至少“垃圾”的程度不同。正像那个提出问题的妈妈意识到的一样:“我知道这是他小时候我教育不得法,现在很苦恼。”是的,一个人成人后或青年时期的不良习惯都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有关,如果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放纵孩子,认为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忽视了纪律约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后就会饱尝各种苦果。

比如幼儿在玩耍之后,家长是不是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玩具用完了要物归原处?垃圾不能随手乱扔?当然,这个时期的幼儿不可能独立自觉的遵守这些规矩,家长要在给他们讲道理的同时,在每次游戏结束时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收拾地上的垃圾。这样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孩子会有一个爱整洁的好习惯。

那么,如果小时候没有形成这种习惯怎么办?是不是到了青春期就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呢?

绝对不是。

也许,整理屋子是“小事”,但正是透过这些“小事”可以洞察孩子身上的“大事”。如果孩子自己的屋子时乱七八糟的,他很可能会把家里的客厅、厨房也弄得乱七八糟,他很可能到了图书馆也会把图书乱拿乱放,把学校的阅览室,实验室也搞得乱七八糟……

当然,我们要给孩子自由,要尊重他们自己的空间,但是我们更要让他们知道,自由不是绝对的,享受自由的同时要遵守规章制度,更要负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尊重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要尊重,但孩子也要尊重父母。

孩子会反驳:“我是大人了,我不希望你们告诉我怎样生活,我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我的房间,我有权支配!”

好!不错,你长大了,但还不是大人!作为家长,我们希望你长大成熟,有自己的生活。可是现在你还没有能力独立生活,你还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你就是这个家庭的一个成员,有义务遵守这个家庭的规矩。妈妈辛苦地做家务,收拾房间,她不希望看到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你这样不爱整洁,是对妈妈的不尊重。这虽然是你的屋子,但这更是我们的家,是这间房子的一小部分,父母有权让你收拾干净,当然如果你同意,妈妈可以和你一起整理。我们不要求你完全按照父母的方式生活,你以后有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有了“自己的生活”,你可以随心所欲,但只要你还生活在这个家里,就要尊重父母,履行一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哈哈,不知道我这样说是不是有道理,会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有的孩子会说:“你看不惯,那我就把门关起来,你看不见不就行了?”

蔡真妮似乎同意,因为“在国外,有很多孩子到了十多岁以后,他们的屋子父母是不能随便进去的,有事要敲门,很多男孩子都是打开门站在门口和父母说话,不让父母越雷池一步。屋子里面是怎么一种状态父母只有靠想象了。”

中西文化的确不同,不过我不完全赞同某些西方人的这一做法。家,毕竟不是旅馆,家庭成员除了相互尊重,还要相互爱护相互信任。况且,十来岁的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家长适当的介入和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要知道,不是所有西方家长都对孩子房间不越雷池一步,许多家庭不允许房间门 24 小时关着,有的家庭更制定了“开门政策”——即当有朋友来访时,你的房门一定要敞开!

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没有约束,他们会滥用自己所享有的自由。如果一个孩子的房门 24 小时都紧紧关着,家长要靠想象才能知道里面的一切,作为一个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我是不会同意的。出于本能,我想知道里面的秘密,我担心里面是不是会有不应该属于这个房间的东西——烟、酒、成人读物甚至毒品!(顺便说一下,不要把电脑和电视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味的迁就,对孩子没有要求没有约束,而反过来约束自己,让自己适应孩子的生活,这样必比溺爱还要危险!因为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很可能为所欲为,迷失了正确的生活目标。人性的本质是贪、懒的,所以就不能没有约束。另一方面,即使家长假装鸵鸟,但心里是不满意不服气的,你也许会控制自己不再唠叨乱七八糟的屋子,但是你会在别处“找茬”,把“垃圾屋”的怨气在其他地方发泄出来,更加加深了和孩子之间的隔阂,破坏了正常的家庭气氛。

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是和孩子保持良好平等的交流渠道,你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你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责备和命令。

你要让孩子知道,你看着“垃圾屋”心里不舒服,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尊重,家庭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遵守。更重要的是,保持房间整洁不单单是为了家长,更是为了孩子自己:一个连整理屋子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怎么能做“大事”呢?如果连家里这样简单的规定都不能遵守,将来又怎样遵守社会上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呢?今天你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明天你的这个“习惯”一定会蔓延到家里的其他角落,可这个家里没有人是保姆。

当然,你有时做私事的时候可以把门关上,我们应该尊重你的隐私,进来前要敲门。但这不是说其它时候我们就不能进来。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指导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你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白天也昏昏沉沉,疲倦不堪,心情沮丧,却成天泡在网上,我们就有权利和义务调查,及时解决问题,你才不会误入歧途。

要知道,在家里,孩子的隐私不是天赋的权利,而是孩子在遵守家庭协议的前提下享受的优惠特权,一旦孩子破坏了共同遵守的协议,家长有权剥夺这种优惠。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时孩子故意会让自己的错误行为流露出痕迹让父母发现,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勇气和父母直说,其实内心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所以父母更不要假装看不见,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孩子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再回到让孩子整理房间的问题上来,孩子这种营造“垃圾屋”的习惯决不会只限于自己的房间,所以不能听之任之。对于有些天生“邋遢”的孩子,其实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不是好习惯,就像真妮说的,“孩子不是不知道别人眼里的标准是什么,假如现在你儿子的女同学要来家里玩儿,他肯定不用你叮嘱自己就把自己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那么既然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普世标准”,为什么不鼓励,帮助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呢?

要孩子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家长一开始要注意协助,指导孩子,不是单方面的责备和命令。家长所有的指令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是一句简单的“把房间整理干净!”。你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箱子盒子放杂物,看看孩子有没有足够的书架摆放书籍,哪些东西可以保留,哪些应该处理,哪些衣物可以放在柜子里,哪些应该挂在壁橱里,至于他喜欢的明星照是挂在左边的墙上还是右边的墙上就完全是他的自由了。

一旦孩子看到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惰性,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生活,就一定会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也会使他们今后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营造的更有条理,更有效率。





[附]

上初三的儿子屋子里总是乱七八糟的怎么办?

真妮:

您好!

我是你博客的读者,曾请教过你问题。现在又有一个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烦请百忙中简短回复,谢谢!

我儿子15岁了,上初三,不爱收拾东西,如果不督促他自己收拾或帮他收拾的话屋子里总是乱糟糟的,周末我不在家他可以一天不叠被子,人就和被子一起窝在床上写作业或看书。

我知道这是他小时候我教育不得法,现在很苦恼。他一个人身边的环境乱糟糟的,而且似乎很享受这种乱糟糟的环境,我怕他的思想和其他行为也会这样没有条理。

他现在是大孩子了,说重了不是,说轻了没用。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祝国庆节和中秋节快乐!

 李莉



李莉你好!

谢谢你的信任。

想给孩子养成任何一个好习惯,我知道的有效办法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而不是去当监工。我们中国父母在对待孩子时往往要指出不足,以为孩子只有认识到错误才会进步,实际上孩子知道自己的问题,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正面的赞扬肯定。

 对于你儿子不收拾屋子的习惯,你说他“似乎很享受这种乱糟糟的环境”。如果孩子很享受他的家,他的小窝,做父母的为什么不能给他这点自由,让他享受一下呢?

孩子能够养成清洁有条理的习惯当然好,可如果在孩子身心自由轻松和不够清洁之间做选择,我宁可让孩子身心自由。毕竟这是他的家,大概是世界上唯一让他放松自己的地方,唯一属于他的天地,何不让他自己做主?儿子喜欢窝在凌乱的屋子里看书,好过听你的话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然后跑到网吧去解放自己。

给孩子自由,对父母来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在国外,有很多孩子到了十多岁以后,他们的屋子父母是不能随便进去的,有事要敲门,很多男孩子都是打开门站在门口和父母说话,不让父母越雷池一步。屋子里面是怎么一种状态父母只有靠想象了。

你担心儿子屋子没有条理,思想和其它行为也会没有条理,我想你过虑了。至今记得大学里的男生寝室都是脏乱差臭,可现在那些男同学们个个都是成功人士,既有思想又有见识,好像他们当初不叠被子不洗袜子的习惯对于他们的人生影响不大。

 何况孩子不是不知道别人眼里的标准是什么,假如现在你儿子的女同学要来家里玩儿,他肯定不用你叮嘱自己就把自己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所以我建议你在收拾卧室这个问题上给孩子自由。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也祝你们全家节日快乐!


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