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白鹤的BLOG

日子是流动的河水,记忆是沉在水底的石头。
个人资料
逍遥白鹤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郑榕著
丛书名:北京人艺经典文库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传统熏陶 1935年我们一家来到北平定居。这里和天津大不相同,第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天特别大、特别蓝。单调的驼铃,沉重的水车,嘹亮的鸽哨,胡同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好像都被囊括进那巨大的蓝色苍穹里了。处处显得那么迟缓,那么沉静,人人都讲礼貌,这里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年前十月的一天。本鹤走出家门散步,见金黄色的秋树在晨光中耀眼地明亮,许多邻人院子里已经为月末的万圣节布置出种种滑稽的“恐怖”景象,令人忍俊不禁......我回转家中拿了傻瓜相机,遂走遂拍下一些即时小景。远在重洋外,不便请常来我博客的朋友们到我家做客,且将这美国小镇居住区的秋色采下来和你们共享吧。年年夏去秋来的景色总是仿佛,可年年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郑榕著
丛书名:北京人艺经典文库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上图为旧时代天津的法国街,郑督军的宅邸就在附近
有一次京剧名角雪艳琴被请到家里做客,全家上下都轰动了!我们挤在门缝后面偷看,像发现了天外来客。那天的她似乎个头特别高,和舞台上妆扮起来是两个样子。我看过她许多出戏,她在舞台上很美。那时,我们只有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白鹤按语:
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起伏跌宕,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家族经历都写得出一本千滋百味的大书。我籍此转发重温下我父亲的艺术人生,也是抛砖引玉。
祈望以后在中国的文字里看到更多真的人生和历史的厚重,让我们的后代不至于忘祖,不至于忘记父辈们走过的真实的来时路。希望中宣部啥的不只管封杀“不和谐”之声,也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不是只会追随&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文/逍遥白鹤(写于2006年7月)
时光迈入了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侯伟死了,在纽约被人用手枪打死的。”这条消息是某个在纽约的北京哥儿们把印有报道的华文报用传真传到某个北京哥儿们在深圳的公司里的,于是消息扇着小翅膀飞遍了深圳和北京某个特定的、曾经熟识侯伟的圈子。听到此信的男人们多带着不屑甚至幸灾乐祸的冷笑加以评价:“死了?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文/逍遥白鹅(写于2007年10月) 曾经名噪一时的国家歌舞团报幕员李小玢;
年轻时代 人到中年
我做每天有了空闲就非做不可的事儿——没有目的地网上浏览。李小玢,一个久违了的名字溜进我的视线。于是,一个沉淀了经年的记忆图像随着这个名字清晰地重现在我的面前:一条垂于胸前沉甸甸的大辫子,一袭熨贴出丰满身段的酒红色无袖丝绒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2013-09-27 10:00:10)

内容上接:本博原创小说-红舞鞋(1)
******************************************
渐渐地,五强的胳臂、手、身子、头部都从土堆里显露出来了,天哪,他的脸呈青紫色,双眼紧紧地闭着,完全没有了生命的气息。一位工人师傅模样的中年人说,“这孩子是让黄土砸的背过气去了,得赶快送医院!同学们都往后退!往后退!哪个单位开车来的,快把车开过来!”那位师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今春5月3日,回乡探亲的白鹤应邀与三十多年前在某兵种文工团一起共事过的文艺兵们聚会,地点是在京城东北方向的一处会所。这一拨老朋友脱下军装后大部分职业都改弦更张,其中仍然执著于军营和舞台事业的人已是寥寥。但无论每个人今日的官阶、处境如何变更,我们曾经同舞台、同排练场、摸爬滚打一起成长,甚至居于同一间寝室朝夕相处的经历挥之不去,几十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本周六傍晚,白鹤夫妇在敝宅款待了一家美国友人。本鹤厨艺平平,上桌的都是些程序简便的菜式,竟也获得了满堂称赞,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不枉俺大半天的忙碌和一片诚意,特存此为记。
餐前下酒小食
以下菜肴均为白鹤烹制:
烤牛肉串
柠檬鸡块
香煎去壳阿拉斯加雪蟹腿
油菜清炒椒盐虾
花椒油凉拌豆芽
鱼香茄子
这是一道客人带来的凉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秦晓鹰 作者介绍——秦晓鹰,1948年9月生,1978年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毕业,现为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研究员,享受中国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特别津贴。曾任《党建》总编室主任、《中华英烈》副总编;《中国产经新闻》总编辑,《中国财经报》社长兼总编辑。 林语堂先生说过,人们爱秋天,是因为秋叶泛黄,色彩富丽,还带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81]
[82]
[83]
[84]
[8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