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2021-03-13 07:29:50)

为政篇第七:子游问孝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的孝,是说的能供奉吃喝。可是就算是喂养的狗和马,也都供吃供喝;如果没有敬爱心,又有什么区别呢?”短评:一个心底健康的人,也就是有赤子之心的人,他对父母的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敬爱,而不仅仅是扔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六:孟武伯问孝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只是担忧孩子生病。短评:作为孩子,最大的孝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担忧。孩子有成绩,父母自然高兴。但是如果成绩是用身体健康换来的,父母是绝对不会高兴的。这里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有智慧的人能分清大小。身体健康为大,而学习或工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五:孟懿子问孝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如何算是孝。孔子说:不违背礼法。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氏问我关于孝的问题,我给他说‘不要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立身于其中,四十岁能没有疑惑,五十岁能够按照天道生活,六十岁听到什么内心都能通达,不会郁结不快,七十岁就可以自在随意而事事得当。短评:大学之道,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三:子曰道之以政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通过政令引导,再用刑罚惩治不规矩的人,人民不敢触犯刑罚,但是却没有羞耻心;通过道德教育引导,再用礼法纠正不规矩的人,人民有羞耻心而且存心正直。短评:这里的“格”可以是“格正”的意思,就正直的意思;也有&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二:子曰诗三百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邪念‘。” 短评: 诗经三百篇,就是教化和启发百姓纯净的本性,使人的良知良能展现出来。所以圣人说是教育人们不生私心邪念。是的,走路不正,腿脚会痛;心术不正,心口会痛;诗经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10 11:11:25)

也谈《无依之地》 据说楚王带着天下最好的弓箭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给弄丢了。他的下属要去寻找,楚王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就是说不要找了,反正楚国人丢的弓箭,还是让楚国人捡去。云梦泽是楚地,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到不了外国人手里。孔子听说了,觉得楚王的境界还是不够高远,只是看到了楚国。应该是“人遗弓,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儒家的修行,不就是除掉心头的杂草,只留下能养生的稻粱吗?杂草一旦除尽,稻粱就自然吸尽天地之精华,成就完美的生命。秕稗长得很像稻谷,不好辨认,所以曾子才需要“日三省吾身”。曾子每天都要仔仔细细辨认杂草,生怕有遗漏。到了颜回亚圣的境界,就可以做到“不贰过”。杂草一出现,马上辨认出来,立刻把它拔掉! 一方心地稻粱生 天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10 07:30:23)

为政篇第一:为政以德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以仁德治理国家,就像是北极星,端坐自己的位置,众星就围上来了。短评:仁德不是道德说教,更不是流于形式的礼仪,而是发自内心的诚心。为政者有了纯然一仁心,他就自然能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君敬臣忠、夫和妇随,天下百姓有模学样,也自然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学而篇第十七:不患人之不己知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他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不了解他人”短评:君子总是在自己身上找答案,所谓“君子求诸己”。所以孔子教育我们,问题不是别人是不是了解承认我们,而是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如果人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孤独了,不是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1]
[112]
[113]
[114]
[11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