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枫叶黄

憧憬退休的生活,闻吻夕阳的色彩
博文

(七)再窥“性” 【青年点的故事】 我家虽然和那个青年点在一个院里,可是平时我们并没有什么交集。青年点里住了二、三十位下乡知青,男女各半。他们除了干活是在山上敲石头,估计和别的下乡知青也没有多大差别,一样地熬着苦难的岁月。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有几件事让人唏嘘,成为了我儿时记忆的一部分。 我们省在68年上山下乡运动时玩得太左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六)初窥“性” 那时只有朦胧的性别概念,但还不知道有关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次,被幼儿园时的大王拐着一起干了一件坏事。他家也搬到这里了,一天上午他拉着我去偷看女厕所。记得那个厕所是外面用红砖砌的独立小房子,两端分别是男女入口,在墙上有一排一砖厚的十字花留窗,位置比我们的视线略高一点。那时我家刚刚搬来没两天,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风土人情 高山子隶属北镇县,再往上靠就是锦州市。有句笑话,“锦州人会质疑全世界”。这不是说锦州人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而是口音特殊,在句尾经常以升调结束,会让不熟悉本地话的人觉得是问句。
辽宁各地的方言很乱,虽然都是普通话语系的,但口音和用词也差别不小,不像黑龙江和吉林,他们的一致性比较强,也更像普通话。特别是哈尔滨附近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新生活 在新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从小就不吃早饭。我们家别人也一样,这是老早年家里留下的习惯。这个习惯导致我家的粮本上总有剩余的粮食,不像我的一些同学们家里寅吃卯粮有时会饿肚子。不过,这个习惯看来很不利健康,我上大学后基本就恢复了正常的三餐生活。 我喜欢熬夜,准确地说也是家传的。我妈妈就喜欢熬夜,她说夜深人静之时可以心静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再搬新家 在临时的家住了不久,后面的房子就被收拾妥当,有人通知我们可以搬到后面去了,就是“目”字的最上面那一横,这个院子里最靠北的那趟房。那天,听说我们要搬到后面去,我就准备自己先去探查看一下。过去之前,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当看到房子的时候,进入我眼帘的第一幕就是我未来人生的预兆。 那个“目”字中间的两横的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周围的世界 小孩儿心里的地图往往是以家的位置为地理中心的,我就是这样。下图就是我那时的印象,肯定不准确,只能做比成样。另外,铁路并不是正南正北的,而是有45°的倾斜,是“/”这个方向的,所以其他建筑都是按铁路线方向排列。小时候也没有太注意,我家其实是面向西南,而不是正南,虽然我一直以为是面向正南。 我家所在的大院南边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高山子往事 --续《童年的记忆》 有好友建议我续写《童年的记忆》。我想了一下,好像从少儿的眼光来看文革年代的生活也是蛮有意义的。这是不同的视角,或许更真实、更直白。所以就再记录一下我接下来的故事。注意虽然是故事,但也是纪实,包括细节,没有任何杜撰,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或当时看到听到的事件。 只是在我回忆到那些清晰的细节时,让我自己都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我的前世 ––小兔子五黑 那是在困难时期,还没有我呢。 家里七口人,有六十多岁的姥姥,年近四十的父母,俩哥俩姐,他们最大的十岁出头,小的五、六岁。家里不富裕,也没有关系和权力。在那个困难时期,粮食严重匮乏,全国到处都有人因饥饿而浮肿,甚至饿死。我的父母有工资,家里每个人还有饿不死人的供应粮,一家人还不至于吃不上饭,但吃饱饭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3-09-13更新:NCCN有了2023新版的中文《胰腺癌PDAC患者指南》 https://www.nccn.org/patients/guidelines/content/PDF/pancreatic-patient-chinese-prc.pdf 大家参阅新版的更好。 ------ 这是我去年10月翻译的《胰腺癌PDAC患者指南》,是美国NCCN2021年版的精要译本。我和NCCN联系希望他们放在他们的homepage上供中文读者参考,但他们说现在没有费用校验我的翻译。 这虽然是患者指南,但内容也比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六)后记 两个月后我家就又搬走了,还是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去的还是劳改农场。 这次搬家是乘坐的夜车,早上到站。下了火车,就看到昏昏暗暗的天,没有一丝生机。 蹊跷的是,我有一段记忆彻底丢失了,那就是在三江口的最后一两个月。我甚至不记得任何搬家情节,怎么走的,怎么上的火车。有做过手术打过全麻的人会知道,麻药一针下去就没有知觉了,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