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上热下寒证,泛指上部有热、下部有寒,热证、寒证同时出现的一类的证候。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出《灵枢·刺节真邪》。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症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 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症,症见足胫寒冷,而面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症候之一。 上热下寒证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第四型,·心火偏亢型失眠。 心火偏亢型失眠的症状 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上面的红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上篇”阴虚火旺型失眠“里面讲了,心火偏亢型和阴虚火旺型本质是一个原因,就是”心肾不交“,只不过一个是实证,一个是虚证,而已。上面的红字,就是二者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好吧,好像是有什么关键词被文学城屏蔽,发不出来,大家有兴趣自己看: 中医奇人陈炳旗 求医经历一张珍贵的处方 还可以。我google了”陈炳旗“,十页之内尚未看到有关他的负面信息,有关他的报道营销味不是很重。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0-03 02:04:43)

上一篇“补气固表神药–黄芪”,我们谈到了黄芪的益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工手段,来改变生黄芪的药性。 先看看黄芪的药性: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这个药,即补气,又固表。固表好理解了,补气是什么?对黄芪来说,就是让黄芪的药效向里走,补脾胃和肺之气。说白了,在使用的时候,有一个让黄芪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9-09-29 04:26:49)
杜编发个贴子"好奇黄芪敛汗能否用现代科学解释",盛赞黄芪: 因为白细胞低,从五月开始正在吃黄芪胶囊。每天一粒。亚马逊买的美国出的。 还没有再查白细胞,本来准备在国内查一下,但太忙没有时间。 不过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出汗少了。 原来特别容易出汗,打一会儿球儿就大汗淋漓,得备一条毛巾不断擦汗,现在不怎么出汗,天气特别热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黄芪又称为小人参,它的作用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是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人补可轻易使用,而黄芪补的是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一点也不逊色。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黄芪多糖A、B、C、D,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黄芪皂苷、胆碱、叶酸、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型,阴虚火旺型。 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症状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此证为虚证。由于阴虚造成了“心肾不交”,简单理解就是,心火下不来,肾水上不去,造成了失眠。 更年期妇女的失眠,此证型多发。 这个证型是“心肾不交”失眠中的虚证。就是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其中“陈皮”是人们养生常用的药食同源材料,用于煲汤做菜,煮粥泡茶…… 每年9-12月份,新会到处都会晒满柑皮,柑香溢满城。前期晒青柑,后期晒红柑。 陈皮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秋千影网友的帖子:有痰的朋友可以试试陈皮泡茶喝 看到后,我和秋网友确认了一下,她当时的痰是白色的。个人判断,这是她用此药奏效的原因。 按我看,以陈皮泡茶祛痰有三点注意: 1.是寒痰(白痰),还是热痰(黄痰) 陈皮温性,所以单味对寒痰(白痰)适用。 单味对热痰(黄痰)应当无效或加重病情。 之所以强调”单味“,是因为中药方的配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第二型,是肝郁化火型。 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症状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肋胁胀痛,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和心脾两虚型失眠不同,这个是实证。中医讲肝在五行中属木,木的性质是升散,不受遏郁,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不疏泄了,那么根据五行理论,木生火,就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