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6-12-09 06:34:41)
我们要认得这一个本住心第八识如来藏心,要由两个角度来认识祂,一个是心真如门,一个是心生灭门。在心真如门里面,马呜菩萨又讲到:这个心的心体是真实空,因为祂究竟远离不如实的、虚妄的体性,而且祂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心体;接著他又说:依这个心有真实不空,这个真实不空并不是说祂是没有功能的,只是空;祂具有无边无量的功德,一切众生如果证得这个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2-08 13:16:32)
要略谈的题目是“不觉的无明业相”。马鸣菩萨开示:依于阿赖耶识有觉与不觉。由于众生对于自身本具清净无染的本觉心不了知、不相应,所以他虽然有七转识的种种觉知,也知道要制伏妄想杂念,但这都还是称为不觉;因为一直在这个境界上面打转,不识这个本心,所以称之为不觉心。而这个不觉心呢,马鸣菩萨开示,它有三种法相:一个是无明业相,另外两个是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2-08 13:14:46)
一切众生心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摄一切世间、出世间的法,这是一切自知在大乘成佛之道的学人修学的所依。由这个心的真如相可以知道,这个心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由这个心的作用性可以知道,三界一切万法都是由祂所生,而三界一切万法的生灭因缘,也是由祂所起,所以知道如来藏祂本来就具足能够成就三界一切万法的无量无边功德性。而这个功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即众生的物质身体和各种心理功能.二乘圣者观行、思惟的对象,都不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观行、思惟的结论,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都是缘生缘灭。也就是说,从二乘菩提来看,蕴处界一切法都是亦生亦灭,都是生住异灭的,没有一法不是生灭无常的;而无常故空、空故无我,因此二乘圣人会有怖畏生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2-07 12:40:59)
这个问题是因为,有菩萨会认为,我们看到佛菩萨的画像,我们看到佛的三十二大人相或者是菩萨的天人相,事实上祂跟我们一样是肉身的,那可能有人就会怀疑:“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亡啊,那我们看到自己会死亡,那诸佛菩萨跟我们一样是肉身,祂也是会死亡,在世间出现之后也是会死亡,这样为什么我们会说佛菩萨是不生不灭、永远常住呢?”就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要长时间修持的,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累积多了就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的过程,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正知见以及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切心识相,其实与本觉也是非一非异的。非一就是说,本觉是第八识祂的体性,一切的心识就是七转识,是祂所出生的;所以显然一个是能生,一个是所生,而这个能生的本觉心,就是心真如,祂体性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跟生灭,祂的体性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可是祂也非异,也不能说七转识跟真如心完全都没有关系,也不行。为什么?因为七转识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2-02 12:30:06)
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开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生。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2-02 10:52:04)
释印顺说:「初人是从化生而有的。」所谓「初人」就是人类的祖先,人类的祖先从哪里来的?释印顺说:「生命或新种的从何而来?是一普遍的难题;就是近代的科学,对他也还感到困难。」释印顺虽然研究佛学七十余年著作等身,寿命又且超过百岁,却还是不知道人类从何而来?所以他说:「初人是从化生而有的,这与生命的由来,新种的由来问题,有重要关系。」他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