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7-04-04 12:20:19)
复有密宗上师某丙,对大众开示云:“萧平实说密宗观想天身,观想成佛的法门错误,但是显教大部份的寺院都有蒙山施食的规矩,却又都是要观想食物无量:假藉少量食物而观想变化成极多,施与鬼道极多的众生。如果依照他的说法,那蒙山施食就变成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否定密宗观想天身、观想成佛的说法,是错误的。”
  平实答曰:我所说的密宗观想错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复有密宗上师某乙,因于不能知解拙著诸书所说深妙之法,出于误会余法之法义,而诽谤云:“你们萧老师总是说密宗所悟的离念灵知心不是真正的如来藏,一再的说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一再强调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说你们所悟的心是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但是你们这样的说法,难免强词夺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你们所说的道理正确的话,那我请问:石头也是离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4-04 12:18:19)
密宗上师某甲,对徒众开示曰:“正觉同修会的萧平实,是破坏佛法的邪魔外道,他认为密宗的观想法门虚妄,所以在他的书中否定密宗的观想法。但是他这样否定密宗观想法时,也同时否定了显宗净土法门十六观的观想法门,使得显宗净土法门的观想念佛法也成为虚妄的行门。所以他真的是邪魔外道,专门破坏佛教的正法;你们绝对不可信他的话,否则你们也会跟他一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唯识学与西方哲学,在对真实和虚妄的认识和界定上有诸多会通之处。唯识学的成立,有赖于对现象界虚幻性的认识和论证,这向来被视为是唯识学的难点。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康德和胡塞尔等人也曾涉及和论证过物理世界的虚幻,并提出真实维度的世界的存在;有些理论可与唯识学互比同参,下面就此进行分析。一、永恒性、普遍性与真实只有恒常遍在,方才具有存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类(有情众生)以及宇宙万物(器世间)的形成,到底该是唯心或是唯物?这个问题哲学界在诤论,宗教界也在探讨,而在政治思想上如共产主义就主张唯物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信仰者则多是迷信的一神教主张,所以这些见解本质上其实都没有唯心可说。因此,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说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唯心、唯识”是什么!就算是有些一神教信徒或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30 08:26:57)
发起初禅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众生有二十二种,其中初禅天相应的境界有四种: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辅天、第三梵众天、第四大梵天。依著这一位众生,他所证的初禅的这个品质的殊胜、坚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禅天中会有这四种等级。有些经论则只分三种等级:证得初禅下品者则生梵众天,就像是一个王国里面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则生于梵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28 09:59:28)
我们之前约略讲过五蕴,为什么要谈五蕴呢,这里再稍微给大家复习一下。之所以要谈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项内容,最主要是希望让大家透过这个五项内容,更精确掌握什么叫作“我”;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什么叫作我之后,我们就有机会能够真正的对治烦恼、减轻烦恼,或是到最后究竟解脱于烦恼。所以对于这个五项内容,我们在了解的时候,除了要了解每一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28 09:20:03)
五蕴另外一个说法是五阴。为什么有时用“蕴”,有时候用“阴”呢?蕴这个字主要谈的,指的是说这个五项的内容,其实每一项都是聚集而成;它并不是一个完整不变的实体,它是聚集而成,并且在聚集之中,会有许多的变化,这个叫作蕴。那之所以用到阴这个字,阴就是遮盖的意思,这个意思就表示,当我们提到五阴这件事情的时候,必然指的是说,这个五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27 12:14:46)
史学家对于历史的定义极为纷杂,莫衷一是。我们先举梁启超对于历史的某一种定义,以便讨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史也者,则所以叙累代人相续作业之情状者也。准此以谈,则凡人类活动在空际含孤立性,在时际含偶现性、断灭性者,皆非史的范围。其在空际有周遍性,在时际有连续性者,乃史的范围也。”
  人类是集合名词,是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24 12:00:05)
“如来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这句话是说诸佛如来,祂能够知道一切智慧的因,也能够知道一切智慧的果,还有它的现象。这个就是说,世间人一般很难理解佛陀的智慧是什么,当然连菩萨的智慧一般人也很难理解;所以经文里面说“如来具足智因与智果”,事实上也在叙述说菩萨在修行的时候,他已经有少分的实证了如来的智因跟智果。
  那什么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