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在瑞典的日子里-五味杂陈的隆德第一天 SAS飞机平稳地停在了瑞典的马尔默机场。 马尔默,瑞典最南部斯科讷省最古老的城市,瑞典第三大的城市,与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隔海相望。 我出了飞机,东张西望的时候,就看见人群中向我挥手的先生了。当我走近时,先生赶紧介绍同来接机的他的导师Dr.Lundquist,一个瘦高个,高鼻梁蓝眼绅士风度的北欧男士。Dr.Lundquist微弓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6)

在瑞典的日子里-飞机上遭遇咸猪手 1988年在北京最美最迷人的金秋,怀着激动不安的复杂心情我登上了北京到瑞典马尔默的SAS飞机。 SAS(ScandinavianAirlines)是北欧航空公司的简称,那几天我嘴里念念有词的都是Sweden(瑞典),Scandinavian(斯坎迪耐维亚)Stockholm(斯德哥尔摩)Malmo(马尔默)-我要到达的机场,想把它们死记硬背地记住。我在地图上把它们找出来,瑞典是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2)

在瑞典的日子里-突击学英语 我一头雾水地接受了自费公派去瑞典学习后,冷静下来思想,局面怎么不经意间大变了?自己乌鸦变凤凰了吗?出国学习我能行吗? 我觉得学英语是当务之急,毕竟在见到先生前,还有许多事需要我独自一人去面对处理。 我从书柜里翻出了先生用过的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还有那时很热门的英语900句磁带。晚上收拾完厨房就啃这些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3)

在瑞典的日子里-探亲成了自费公派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不但给中美关系破了冰,促发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带来了中国出国留学的春风。小平同志发话说,”出国留学的脚步要加快,路子要越走越宽。“又说“留学生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不过八十年代的出国留学还是以公派为主。出国留学成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1988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2)

在瑞典的日子里-写在前面 在写了《我在美国打工记》后,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如烟的往事开始在我脑海缭绕,慢慢清晰起来。我在瑞典“洋插队”的日子渐渐浮现脑海。选了九月十五日开始。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特殊日子。三十五年前的今天,我告别了刚步入青少年的儿子,独自一人迈出了国门探亲我在瑞典工作学习的先生。那天我的人生多了许多的第一次。 今天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4)

阿拉斯加游记-最美花园城市维多利亚 游轮最后一个上岸城市就是美丽花园城市著称的加拿大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位于加拿大西南温哥华岛的南端,加拿大BC省的省会(BritishColumbia,Canada),是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和海港;是加拿大气候最温和的城市,四季分明,没有酷暑,也没有严冬,偶尔会下点雪,一年的霜冻期只20天左右,有不冻港之称。 维多利亚最初只是哈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1)

阿拉斯加游记-伐木工人秀 这次阿拉斯加邮轮游,真的是老残游记。我们上岸的自选项目都是不挑战体力和耐力的活动。观赏伐木工人秀是在邮轮上就买好的票。 从Saxman图腾雕刻中心出来,导游直接就把我们送到了紧靠码头的《伐木工人秀》演出现场。时间刚刚好。观众正在陆续进场。 繁忙的小镇码头。到了那里才知道,现场票价只有游轮票价的一半。 就地取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8)

阿拉斯加游记-图腾柱之都凯奇坎 凯奇坎小镇市容就在当地旅游团观光车上一闪而过了。 车子穿过隧道,司机加速行驶说带我们去看熊了。车子飞快地开了大约20分钟光景,停在了一处瀑布前,说这里经常有熊出没。我们下了车,没人想要上山(其实就一小山岗),都站着听导游说熊,只我一人走了百多米,瀑布沿着参差不齐的山石缓缓而下,没有飞流直泻的气势,走到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0)

阿拉斯加游记-鲑鱼之都凯奇坎小镇 游轮第六天停靠在阿拉斯加东南边的凯奇坎海滨小镇,一个以“三文鱼之都”著称的小渔村。它离陆地最近,西雅图直飞凯奇坎仅一个半小时。 凯奇坎-KIetchikan原意是阿拉斯加土著民特林吉特人语展翅的雄鹰。网上说小镇取名KIetchikan,是因为从天空俯瞰阿拉斯加东南海滨,它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而得名。 凯奇坎有悠久的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7)

阿拉斯加游记-冰川湾国家公园冰川 游轮的第五天是在船上观赏阿拉斯加冰川湾国家公园的冰川。 在游轮上没有买到坐船近看门登霍尔冰川票时,服务员就告诉我说,不用着急,坐这趟邮轮,你不用下船就能近距离看到冰川,比你坐小船看的效果还好。那就该是今天了。 阿拉斯加冰川湾国家公园1980年被命名,198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生物保护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