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在一百多年前的西学东渐浪潮中,科举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代之而起的是西式学校教育制度。虽然在形式上考试制度被继承下来,但是科举里是否存在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随之被抛弃至今呢?张之洞当年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在那个大变革年代,他的声音是微弱的。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东方文明开始回归时,一些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民主的道义内涵与东西方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政体走向民主成为潮流。但是,争议存在于中国应该采用那种民主的运作方式,才能使得国家政体能在良性互动中不断完善?这样的争论在海外华人中尤其激烈,各种观点表述的背后都渗透着每个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对文明的依恋使得大家在各种平台上交流,乃至争论。这样的争论使得对民主理念进行系统论述成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12-01-16 16:19:42)
“道”的一个通俗表述 对人生来说,道是一个很沉重的字。因为它代表宇宙本体与天地万物。或者说它是“存在的真谛”。道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通常不轻言。无论在东方宗教或东方哲学里,道都概括了其最本质的东西。然而当人们跨越国度,道又成为另一个样子。在日本,人人言必称道,事事行必有道。道成了行为准则。茶有茶道,剑有剑道。当人们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1-12-07 13:06:57)
艺术的深处透着禅。在这一篇里,笔者尝试着探讨围棋艺术的禅韵。琴棋书画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棋只所以能位列其中,来源于它自身无穷的魅力。围棋变化无穷,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它与道相通是不言而喻的。自古就有黑白对弈,纹枰论道的说法。对传说里马钰从棋枰对局中悟出了抱守持一的仙道修真要旨,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要在胜负世界里求道的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艺术的禅—王羲之的“点” 艺术的深处透着禅。在这一篇里,笔者尝试着探讨书法艺术的禅韵。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它基于汉字的象行特性,以表达书写者的性情,志趣及意向。当它与诗或画结合在一起时,可当称为一绝。但仅仅书法本身,也包含无穷韵味。中华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书法大家。他们各有千秋。有句俗话-其字如人。书法家的性情与境界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1-11-27 10:53:42)
艺术的禅–天籁 笔者曾经说过,艺术的深处透着禅。这是因为艺术感受缘于美的直觉。而美是存在于我们感性知觉里诸形式关系的整一性。它联系着感性知觉的最深处,即“心”。当艺术接近完美,就可能触及到“心”的层次。那时,一个艺术作品就有禅的韵味。因为这个作品能使人感受到“心”的存在。音乐里的天籁之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1-11-12 12:34:03)
禅的艺术–佛像秘密 禅的艺术是指那些能帮助修行人“直入本心”而达开悟的技巧。这些技巧帮助修行人超越逻辑和表象,以完成“心”的流转。佛像就具有这样“直入本心”的作用。要明白为什么佛像具有这个作用,我们应当从佛教的历史说起。 佛在世时,信众向佛提了许多关于终极真理的问题。可是佛经中却没有记载佛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根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禅的艺术–如来禅与祖师禅 将如来禅与祖师禅作为禅的艺术系列题目之首是有原因的。因为,只有了解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内容才能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对禅的作用。 如来禅和祖师禅的联系与区别是个大题目,而且已有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在此,作者只想用科学的语言来作简单说明。通常如来禅是指按照四禅八定的次第来渐修的道路,而祖师禅是指顿悟的道路。在科学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1-10-03 18:48:03)
引言 读研究生时,一天佛学社请到圣严法师来校做演讲。有意思的是,演讲题目被佛学社定为“禅的艺术”。当时作者认为这个题目有些自相矛盾。艺术是感情的舞台表现,而禅是要四大皆空。它们怎么能放在一起呢?圣严法师在那天也没有讲什么深噢的禅理。只是讲了佛弟子对室内布置的要求以及插花的艺术等等。演讲结束后,作者向圣严法师的英文翻译表达了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1-09-28 17:34:17)
觉知-佛教认识世界的方法: 许多佛教经典对觉知,及其修行方法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例如,唯识与中观的经典。这一节里,作者将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觉知。或者说,仅仅探讨那些通过人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觉知,而不是那无法通过努力达到的觉知。认识终极真理或者“觉醒”(Enlightment),需要具有这两种觉知。前者与人的努力有关,并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后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
[6]
[7]
[8]
[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