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扬

在北美漂泊,有时心理很累,梦里不知身是客,总把他乡当故乡.。想找个地方说说话,在烦闷的工作之余,诗情画意,陶冶情操。也许人到中年,有了经历和阅历.万事看的很淡了,也许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许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体上我都无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了,活的自由些没有野心做
个人资料
朱东东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日前,行走在四平路的海伦路与栗阳路之间,猛想起这里原先应有处中国早期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大公报”的遗址。(四平路,民国时期称其美路,为纪念辛亥革命党人陈其美而命名。)我从农场回沪后在四平路一家企业上班,82年左右,上海为筹办六届全运会,全线拓宽四平路,一度四平路公交车停驶,我们上下班就靠11路自备车。有一次也是行走在海伦路与栗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小黄叔叔今年已经79岁了,可是我们还是习惯地叫他小黄叔叔。尽管他一再抗议,可我们就是坚决不改口。如果你从会说话起就是这么叫的,怎么可能改得过来呢!何况这么叫着亲切!一声“小黄叔叔”,叫的人,应的人,旁观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个历史性的称呼,是个有故事的称呼。是的,小黄叔叔是妈妈的好朋友。从我会说话起我就叫他小黄叔叔,算起来已经叫了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条幽静的小巷的转角,夜幕下,一间咖啡屋的门楣两旁,两盏欧式的角灯发出淡黄色的光芒。他推开旋转的玻璃门,借着室内暗淡的灯光,四周扫了一眼,便瞥见了那熟悉的背影。
她坐在墙角处的廂式皮座上,斜侧身,蓬松的短发优雅地贴着颈,一条粉色的纱巾裹着脖,白衣黑裙,因座位稍低,腿便有点弯曲而向两边伸展,黑裙的下摆象飞燕的翅膀般展开着,微微有点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读罢莫言的自传体小说《吃相凶恶》,既沉湎于过去那个饥饿的年月很久不能平静,又对莫言描述的那种由于饥饿所形成的凶恶吃相和过去的自己及农友如此相像而哑然失笑。在已逝去的生命历程中,有来自躯体和精神的种种不同感受,其中有些感受是不好忍受的,特别是莫言所描述的饥饿感,的确不是一种好滋味,可能只有经历过饥荒年代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上个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虽然只是三千多人口的村庄,却有着特殊政治意义。南街村迄今坚持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道路,村民们过的仍是几十年前一样的集体生活,每天高唱革命歌曲,呼喊毛时代的口号语录,村口还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巨型雕像。
总之,进入这条村,仿似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四、五十年前的中国。不过,跟几十年前的农村相比,南街村的外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9-22 22:11:44)
我年纪大了,眼前的许多事情常常今天做过,明天就会想不起来。但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上海市建设中学,位于大杨浦的杭州路上。在这里,自己曾渡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四年的特殊学习生涯。
初中二年级以前,也许是自恃有点才气,(因为那时我是红卫兵团的宣传委员,学校里的大批判专栏。班上的黑板报都留有我的文字和墨迹,)因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3年春天仓促回国奔丧之后,开始掐断回家的念想。
没有人不想回家的。我没有很重的家乡思念,只是非常想念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位报馆编辑,我被迫离家那年她已经退休在家,其实她刚65岁,但身体很差,从20多岁起就被严重失眠所折磨,人熬得干瘦干瘦。我妈这么苦的一生,就因为“出身不好”,而她天生敏感、刚强,一个受不得气的人,偏就要你处处忍气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9-22 21:34:15)
廿载蒙城蜗室藏,每逢仲秋独惆怅。西风瑟瑟催枫落,冷月凄凄透腑凉。夜梦相逢胭脂泪,晓醒对镜鬓添霜。常叹韶华成追忆,难觅当年桂花香。注释:蒙城指的是加拿大蒙特利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些日子,频道上有一个帖子说起,上世纪70年代五四农场出了几个演员,其中就有五四纸袋厂的陈烨。这倒勾起了我的一段记忆,因为我与她在1976年春节有过一段交集。
记得那是到五四农场第一个春节过后。有一天,五四砖瓦厂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时而在厂区小道上围观路人,时而在食堂门口张望食客。这给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打听,原来这是上影厂专门来五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红色艺术的巅峰之作,承载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这台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能人,汇全国之革命精品艺术的奇迹般的作品,用陈丹青在《浮光掠影百老汇》中的话来说:“什么都有:民歌、咏叹调加大合唱,秧歌舞、芭蕾舞加集体舞,连续不断的场景,片刻不停的激情......悲愤加伤感加崇高加赞美加豪迈加狂欢......&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