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无修无不修 悟而无悟无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个人资料
博文
三、牟宗三:熊十力哲学精神的继承者与拓展者牟宗三作为熊十力哲学衣钵的传人,对熊子哲学思想的继承采取了康德式的批判态度,发扬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国人说的尊师重道的精神。他敬仰熊子,但不盲从,不迷信,而是经过简别,择善而从。因此,他对熊子的学问与教导有褒有贬,既有同情地理解,也有善意地批评,既有继承,也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二)对牟宗三哲学思想的开启从熊十力到牟宗三的哲学发展,熊十力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关键性的中心开启性的人物”,对牟宗三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十分复杂的。以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与描述:1、从外延真理转到内容真理牟宗三师侍熊十力以后,熊老师为他开启了一种慧命,他在熊老师的教训中得知学问是有深度的发展的,具有了一个努力奋斗的方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引言:从一师一友说起在牟宗三的学思生涯中,有一师一友,与他相契最深,对他影响最大。1995年,牟宗三谢世,“牟宗三先生治丧委员会”为他撰写的“学行事略”中有云:先生于大学三年级时,从游于黄岗熊十力先生之门,三十一岁获交唐君毅先生,一师一友,相得最深。熊先生以为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先生一人为可造。而唐先生则于未尝晤面之先,见其文而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4-23 12:57:03)
人走道去一个地方。人心也走道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可能是任何事物,但最终总是有及其反面的无。
心内的道不同于身外的道。身外的道限于三维空间,心内的道超越三维空间,让人早晚认识和向往有无。
人用双腿走身外的道,用名字代表的意念和思念——意思——走心内的道。意思构成心内的道。
意思有具体抽象之分。个别事物拥有具体的意思,有无拥有最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4-20 20:46:24)
   “仁”是最有儒家特色的一个词。其他的一些词,比如“道”、“德”、“义”、“命”、“善”、“太极”等等,是几个学派共用的,只有“仁”以及与它相关的一大组词,比如“君子”、“小人”、“中庸”、“仁人”等,是专属儒家的,起码在先秦时期是这样。此外,“仁”自古就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中枢和宗旨所在,明了它的含义对于理解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其实,这第二句本身就可解,而且比那些附加的解释更有深意;它所说的是:“有朋(或朋友)自远方来”这个形势本身就令人“乐”。为什么呢?首先,“朋”字表明见到了“相交好者”,其中有“交”。但为何一定是“远方来”的朋友呢?因为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角度上讲,“远”使得这“交”获得了一种“近交”所缺少的宏大势态和情境,以致成为近乎纯境域之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到“无限”,往往令人想到宇宙时空的无穷广大和久远。初念及此,一个少年人会为之震撼和困惑,生发出许多“天问”。然而,仔细推想,可知这种无限从根本上讲只是否定性的,非将人生的一切削平拉直到毫无自身意义而后止。相比于这样一个无穷大的过程,任何生存形态的含义只是无穷小。这种无限的效用是让失败者得些慰藉,得势者愁些惆怅。它总涉及某一个方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和諧韻律的行星之舞–日月交輝
*ParamahansaYoganada*尤迦南達(由東方到西方弘法的瑜珈行者)遇見與我們雙生子火焰相似頻率的人
有時候,為我們帶來完整合一的感覺
成對雙生子火焰之間的愛
在多次元道路裡
是體驗合一的潛在門戶
代表著神聖婚姻的原型
反映著源頭之內
神聖陽性與神聖陰性的結合雙生子火焰的合一是服務之一
不在浪漫脈絡上
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愛是唯一真實,不僅僅是感情,尚有存於造物心中的極致真相
*RabindranathTagore泰戈爾
我們在別人身上探索我們自身
尋求治癒與完整
自始至終都在追求著最終的平衡:零點
那裡物質會見我們的高我或靈魂
那裡物質碰上了反物質
我們再一次成為〝一〞的點,引力中心
再一次嵌入交響樂創造的音符“一”
源自上帝之內被創造雙生子靈魂,α(Alpha)以及ω(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4-04 09:26:13)
宠辱章恭闻圣人进退顺自然之理得失守当然之道事至而不凝事过而无迹以大同之道同于上下以无私之德及于朝野不以夷险而少变不以好恶而生心惟在道德之行于天下不在功名富贵之得失宠辱矣闻经者果能知圣人之心此章之经旨自得矣此章经旨乃是太上警醒世人凡得失宠辱之间当处之泰然不可驰心于外物而自累其身也寵辱若驚 貴大患若身 知遇人君得其恩惠谓之宠失位失禄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