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无修无不修 悟而无悟无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个人资料
博文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君主。
重是轻的根基,所以君子永恒的行为都围绕着辎重运转;
静是躁的君主,所以君子围绕荣观又超脱于荣观。
奈何大国君主,重自身而轻国家?
轻国家会失去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
 逝曰遠。
 遠曰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也。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译文】
阴中阳的物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
跂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
曰:餘食贅行。
物或惡之,
 故有道者不處。
【译文】
立起脚尖增加身高而扩大视野,这种费力不平常的站立,不长久。
迈开大步走路,这种急风暴雨式的暂时的行路方法,不能走到远方。
个人的观察没有导航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
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
 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德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语言简单、沉默寡言是自然的。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杳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译文】
黑洞吞吐清光的吞,是黑容清光,这唯有以黑的道为注意点任清光有无。
道的可知是黑中变幻的清光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杳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译文】
黑洞吞吐清光的吞,是黑容清光,这唯有以黑的道为注意点任清光有无。
道的可知是黑中变幻的清光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5-18 12:33:40)
【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眾人昭昭,我獨昏昏。
眾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漂兮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5-18 12:32:09)
【原文】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绝顶的圣明抛弃智慧,民众因此利益百倍。
绝顶的仁爱抛弃义气,民众因此重归孝慈。
绝顶的技巧抛弃利益,盗贼因此消亡无存。
圣仁巧的包装花纹是智义利。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5-18 12:30:53)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要意】
三个同心圆的圆心——大道,向外生发人的仁义品德——内圆。内圆显则圆心隐,仁义显则大道隐,实质是道的无隐有显的结果。仁义包裹了大道,人们只见到仁义而见不到大道。仁义就是内圆层。
内圆向外生发中圆——畏惧圆心的层次。中圆:亲誉内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5-18 12:29:32)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圆心向外生成三个同心圆。圆心是太上——有限的道。三个同心圆都不直接知晓太上的存在。
内圆人群——围绕圆心,欲得道而亲近道、慈爱道。顺势向外发展为,贵道而仰视道、赞誉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