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无修无不修 悟而无悟无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个人资料
博文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禅宗的系统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坐,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唯求作佛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二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全部《坛经》,乃至整个禅宗的大意,可以说都含摄在六祖的几句开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11-18 11:47: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658010100e1k3.html
真正的修行是在平平常常的经验中找到的,是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的。修行不应是用力地拼凑出某种模式,修行者也不必为了理想中的修行而去构造某种特别的行为模式,并且用力地去维持那种模式。如果修行者所秉承的是营造与维持的修行理念,那么,一旦营造和维持的力度稍有松懈,修行就会出现问题。其实,修行从开始到结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11-13 16:46:3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658010100fo70.html
当念头自然地流动时,心理上就伴随着一种释放的感觉。这轻松来源于你不再受念头的牵制,你放开了它,这就是清净。让念头自由流动,而你不受其牵制,这就是从根本上把念头连根拔除的要点。念头流动起来了,心必然轻松——这代表了一定程度的不执着。念头存在,而你不受制于它,这样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在观照中,当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1-12 19:53:23)
对于正在讨论着某村是红土、黑土的五百名比丘,佛陀告诉他们应该观察思维内在的土地,而不是讨论外在的土地。他们必须一直智慧地观察思维这个身体,直到明白它的真相。当佛陀结束这场说法时,所有五百名比丘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身体是一个最明显的现象,也是修行者观察的一个巨大的资源。人们一直在使用身体,但却忽略它的本质,人们不断地要改变自己的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11-11 18:56:53)
疑问:打坐时用腹式呼吸感觉很不习惯,30分钟后还感觉呼吸有压迫感。
■如是:观呼吸的方法是训练觉知力,不需要采用特别的腹式呼吸,保持自然的呼吸就可以了。自然呼吸的意思是,你平常怎样呼吸,修习时就保持同样的呼吸。
关于你提到的压迫感的问题,如果急于修行成功,特别用力地观照呼吸,或者想坐得时间长一些,或者急切地想安静下来,等等,这些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11-06 14:31:38)
  人类不希望把身心看成是一个暂时性的构造,而事实上,身心确实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暂时构造。在有限的时间内,身体看起来象是一个实体,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人类习惯性地称这种变化为衰老。而心理似乎也象一个特有的现象体,其实它与身体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心理的变化较之于身体更快速。
   身体的事实非常明显,在它存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11-02 10:58:39)
  不论是伟大的思想,或是日常的胡思乱想,在禅修中,它们都具有同等的价值。禅修不是区分伟大的思想与胡思乱想,禅修是观照这些念头,不加区分,视它们为同一类——心念。无论什么念头,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因此,禅修都把心念视为一类,与物质形态完全不同的一类事物——心法。
      平常人们所认为的心念,都是具体而有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