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不到月底就把口粮吃光了,饿得我们眼珠子发蓝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1-01-13 04:00: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898 bytes)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一个能补充人体机能的东西,一直以来都是民生政策之中的重中之重。古时候也有重农抑商的说法,只有老百姓肚子填饱了,政权才会稳定,因此当政者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即便当政者出台了许多利农政策,不过建国以前闹饥荒的地区还大有所在。很多人都因为饥饿而丧失了自己生命,近代中最出名的饥荒事件恐怕要数闯关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百废待兴,曾有一段时间里也出现了饥荒。好在国家立马出了相应政策,遏制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不过在饥荒事件中我们也了解到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是多么重要。

只有百姓不再忍受饥饿之苦,经济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让青年们了解到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引进了伟人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所以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自此一个新的身份诞生了,他就是——知青。

不过我们能从知青下乡的报道看出,他们的下乡还是很辛苦的,曾经有知青回忆,刚开始去不到月底,就把一个月口粮给吃完了,最后饿得眼珠子发蓝。

极度的饥饿

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总会做出一些让人十分惊诧的事情,面对空空如也肚子,想方设法都会把它填满。比如红军长征时期过草地,吃树根,煮皮带充饥,每每想起来都感到十分心疼。当年的知青下乡也尝到了饿肚子的滋味,如今想来那种无助的感觉仍旧令人胆寒。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实饥荒也已经差不多被消灭殆尽了,尤其是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生活条件虽不如现在的大鱼大肉,至少温饱还是能够保证的。

不过在他们刚进入乡下务农的那段时间,除了最初享受到了每天吃饱穿暖,到了后期甚至连最基本的口粮都给吃没了

当年农村家家户户的余粮也都不多,尽管很多好心人都从家里拿出了一些余粮,但是对于那些正值壮年的小伙子,小姑娘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

许多年后这些回城的知青想到当年眼珠子都饿来发蓝的景象,除了有无奈更多的还是怀念。那个时代虽然是物质匮乏,但是如今想来却是他们最值得珍惜的时代。

人生第一次下地干活

1969年,正是知青下乡务农风靡的时候,许多15-18岁的青年在时代的潮流下,举着红旗,背着书包,唱着革命歌曲走向了那一片希望的田野。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广袤无垠的黑土地,看到了淳朴憨厚的农民兄弟,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刚到乡下的知青们,大多数对农田,农作物,农活感到好奇,又因为“身负使命”,所以他们干活也是十分卖力。

尽管他们娇嫩的双手被磨起了血泡,居住的环境也不如家中舒适,吃的东西也没有城市里精细,但是在他们的身上从来看不出对生活的抱怨,面对一次次困难这批知青们总是能够苦中作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过因为是第一次下地干农活,很多东西都不得章法,所以浪费精力的事情也还是时有发生。

人一干活就容易饿,一饿就吃得特别多,而他们的口粮一般也都是棒子面大饼,萝卜条汤,在高强度劳作面前也不抵事,于是这批毫无经验的知青们在二十天之后,就面临了断粮的困境。

因为那个时候的粮食制度十分严格,每个人的口粮有固定数量,不能提前加购或多够,因此看着一个个饿得眼睛发蓝的青年们,老乡们就好心的拿出余粮接济他们,虽然不多也成了知青们心中最熨贴的回忆。

在劳动中思考人生

抬头见天空,低头见牛羊。在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里,知青们除了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灵魂也得到了升华。他们上山下乡、屯垦戍边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

从城市来到农村,改造的是他们娇生惯养的身体素质,从农村到城市,带走的是千锤百炼的灵魂,这批人在极致的劳动中,感悟人生,接纳人生,奉献了祖国也成就了自己。

比如1969年5月的内蒙古建设兵团中,就有许多来自城市的知青们,陈德康就是其中一个。

那时候的陈德康还不满十八岁,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在下乡的日子里,他做过车夫,铁匠,事务长,管理员,也开过荒种过地,架过桥修过路,在如此极端的环境里,成就出了一个坚韧不拔、不知苦为何味的陈德康。

尽管那段时光里也有过失意,有过困难,甚至还有过饥饿,但是从那段时光里走过来的陈德康,注定了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大漠雄鹰。

在老年的日子里,他曾多次回忆起那段知青生涯,“如今很多年轻人看来那个时候特别辛苦,不过除了当年二十天把粮食吃完,断粮后饿得眼睛发蓝的时候觉得辛苦,其余时候压根不算事。虽然物质没有如今丰富,但是它带给我的经历却是我人生中可以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小结:

时光匆匆,那段时间早已成了长辈们口中回忆的光辉岁月了。弹指一挥间,几十年光阴便消失殆尽,当年那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已经鬓角染上了霜花,脸庞上刻满了皱纹。时光带走了他们年轻富强的身体,但是却给他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

风吹麦浪的声音仿佛一直萦绕在耳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犹如正在眼前,月明星稀的河风似乎还能亲自感受,这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知青们的思念。

多少次午夜梦回,仿佛还能回想当时坐在田埂上无忧无虑放声高歌的场景,仿佛还能重回与乡亲们不分彼此的时光。

就如许多知青们回忆时所说的那样:“经常梦到下乡的地方,除了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其实更多的还是对在那个时代互相扶持的友情怀念!”

所有跟帖: 

哈哈,我老师的故事:领来口粮放屋角,不到月底口粮吃光,然后发现老鼠洞,挖下去发现了比口粮还多的粮食。 -无机塑料- 给 无机塑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3/2021 postreply 04:19:15

废掉的一代人 -tiantiantaba- 给 tiantiantaba 发送悄悄话 tiantiantaba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21 postreply 15:33:51

+100……!!! -不吃胡萝卜- 给 不吃胡萝卜 发送悄悄话 不吃胡萝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21 postreply 19:53:28

胡扯!”那个时代虽然是物质匮乏,但是如今想来却是他们最值得珍惜的时代。“ -不吃胡萝卜- 给 不吃胡萝卜 发送悄悄话 不吃胡萝卜 的博客首页 (50 bytes) () 01/13/2021 postreply 19:55:13

要是文革继续,知青不回城,不知道知青会怎么想? -kai2002- 给 kai2002 发送悄悄话 kai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21 postreply 20:49:05

当时知青政策,2年后就可回城就业、参军或上大学,所以青年点像兵营,每年都有走的,也有新来的。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15:08: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